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什麼植物能在沙漠裡生存?

潘伯榮
2024年06月18日07: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極端缺水的環境下,植物能不能生存?

過去40多年,依托“三北”工程,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已經形成了長達2761公裡的綠色阻沙防護帶。目前,最后285公裡鎖邊固沙工作正在進行,為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織起一條“綠圍脖”。

沙漠邊緣的胡楊、沙拐棗將根系深深扎進沙子裡,它們吸收非常有限的水分就能生長。還有一種叫齒肋赤蘚的植物,在大量失水的情況下會變成黑乎乎、干巴巴的一塊,但隻要給它一點點水,就能馬上復蘇變綠。

廣袤的沙漠裡,還生長著梭梭、檉柳、白刺等植物。沙漠地區的植物在長期進化演替過程中,形成了適應特殊環境條件的能力。

沙漠年均降水量少,沙丘上干沙層很厚,迫使生物量大的木本植物的根系向深層發展,以利用地下水。很多植物地上看到的隻有幾厘米高,地下卻有非常長的根系,比如白梭梭,垂直根深在地下可達5米以下,檉柳的主、側根都極發達,主根往往伸至地下水層,最深可達地面下10余米。

旱生植物是沙漠植物的典型代表,它們通過特殊的形態結構,在干旱條件下保持體內適宜的含水量,比如面/體比值較小、角質層較厚、氣孔下凹、柵欄組織發達、海綿組織退化等。旱生植物有幾種類型:肉質旱生植物,葉片肉質化,通過減少蒸騰失水來適應嚴重干旱﹔硬葉旱生植物,機械組織發達或角質層較厚,在失水較多的情況下能夠防止葉片皺縮發生破裂﹔小葉和無葉旱生植物,葉片面積極度縮小甚至退化,由綠色莖進行光合作用﹔軟葉旱生植物,葉片柔軟,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葉片會脫落以減少蒸騰﹔窄水旱生植物,在水分不足時能關閉氣孔,讓氣體交換和光合作用受阻。

對多年生沙漠植物來說,地上部分出現落葉或枯梢並不意味著死亡,這往往是植物面對嚴重干旱的策略,隻要根部尚未壞死,等到降雨、沙漠水分條件好轉時,那些休眠的植物就有可能復蘇、重新萌生枝葉,這種現象在沙漠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

沙漠植物有什麼用處呢?最常見的功能是防風固沙。“寸草遮丈風”,流沙上有了植物,就能逐漸固定下來。在人們探索荒漠化治理的過程中,沙漠植物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優良固沙植物的共同特點是根深、冠幅大、耐旱、耐沙埋等。在應用上,沙漠旱生植物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沙拐棗,樹高一般能達到2—3米,冠幅1—2米,比較適合大片種植,梭梭、檉柳等也在不少地區得到廣泛應用。

多年來,我國的科研工作者為治理荒漠化付出了艱苦努力。如今,經過選種的沙拐棗、檉柳、梭梭等優良固沙植物,正在沙漠中頑強生長,為治理荒漠化作出持續貢獻。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本報記者李亞楠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8日 14 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