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烏梁素海:水草豐美 生機勃勃

高平 王瀟
2024年06月18日07:4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在烏梁素海拍攝的蒼鷺。新華社記者 貝赫攝

在烏梁素海拍攝的蒼鷺。新華社記者 貝赫攝

在烏梁素海拍攝的白鷺。新華社記者 貝赫攝

在烏梁素海拍攝的白鷺。新華社記者 貝赫攝

夏日清晨,溫暖的陽光洒向大地,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烏梁素海上的鳥兒歡樂地叫起來。劉文斌抬頭看了看,大步走向巡護船。

自加入烏梁素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所屬的海區管理大隊以來,海區巡邏成了劉文斌的工作日常。從東到西,從南到北,293平方公裡的烏梁素海,他走了不知多少遍。這裡的每一種鳥類,他都見過。他說這裡就像自己家一樣,再熟悉不過了。

前不久,烏梁素海湖面上出現了大紅鸛,劉文斌很自豪,他說:“生態好不好,看有多少鳥。”的確,相比於烏梁素海“水質總體穩定在Ⅴ類”“局部區域優於Ⅴ類”這種嚴謹的學術化表述,260多種在這裡遷徙、繁殖的鳥類更能讓人直觀地感受到烏梁素海的環境正在持續改善。

劉文斌小心翼翼地劃過一處蘆葦叢,他知道這裡有疣鼻天鵝在孵蛋。每年3月至5月,這裡的疣鼻天鵝進入繁殖期,烏梁素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就會開展專項保護行動,加強巡護和防控,嚴防獵捕疣鼻天鵝、撿拾鳥蛋等違法行為。近年來,隨著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當地疣鼻天鵝數量由200隻增加到現在的600隻左右。

2011年,烏拉特前旗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疣鼻天鵝之鄉”稱號。劉文斌告訴記者,每當看著疣鼻天鵝帶著小天鵝在湖中覓食、嬉戲的場景,即使巡邏再累、日光再晒,都覺得很值得。

巡護船路過的地方,不時有白鷺、蒼鷺、黑翅長腳鷸等鳥類飛起。劉文斌說:“烏梁素海地處國際八大候鳥遷徙通道東亞—澳大利西亞和中亞—印度交叉的重要節點,是全球著名的野生鳥類繁殖地、遷徙停歇地。每年來這裡棲息繁殖的野生鳥類數量達20余萬隻,過境鳥類數量達60萬~80萬隻。”

為了保護烏梁素海的生態環境和鳥類的棲息安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烏梁素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烏拉特前旗公安局等部門每年都會聯合開展“清網禁漁”等專項執法行動。劉文斌和同事們劃定責任區域和巡護路線,加強日常巡護檢查頻次,清理整治亂採、亂倒、亂排等問題,配合執法部門打擊非法捕撈、挖沙、佔地等行為,清理地籠、網旋等違規捕魚用具。

在自然生存過程中,鳥類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受傷或落單的情況。因此在巡護工作中,“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烏梁素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烏梁素海保護科負責人張勇告訴記者:“隨著周邊群眾保護鳥類意識的提高,每年的救護鳥類中有一多半是當地群眾發現並報告的,管護人員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更會第一時間送至救護中心進行救治。現在烏梁素海每年成功救助灰雁、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等野生鳥類200多隻,成功放歸野外數量佔比8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很少在烏梁素海筑巢育雛的灰雁被放歸后,現在每年都要回來產卵、孵化和育雛,種群數量已有800多隻。此外,17隻因傷殘失去飛翔能力的疣鼻天鵝和1隻大天鵝均被救護並在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得到妥善安置。”

2021年以來,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烏梁素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新建450平方米野生動物救護中心1處、維護濕地水禽救護水池750平方米、建設隔離棚舍1座,野生動物救護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2023年,來烏梁素海旅游的人數達到了40多萬人次,是往年旅游人數的近5倍。烏梁素海已成為巴彥淖爾市乃至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張亮麗名片。

據張勇介紹,去年以來,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烏梁素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已經編制完成了《烏梁素海保護區總體規劃(2023—2032年)》《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國家重要濕地修復方案》﹔爭取實施烏梁素海國家重要濕地保護可行性研究、烏梁素海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能力提升建設項目、烏梁素海國家重要濕地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等重大項目﹔引進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20頭,與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合作開展試驗研究,豐富烏梁素海國家重要濕地生物多樣性﹔先后開展了烏梁素海鳥類監測項目、疣鼻天鵝及其生境專項監測項目等20個科研監測項目,為濕地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一個個守護人,劃定區域、落實責任、扎根一線、爭當衛士,把滿腔的精力和熱情都投入生態保護事業,為“塞外明珠”織密了安全網,如今的烏梁素海水草豐美、生機勃勃。“今天的烏梁素海讓我欣喜,未來的烏梁素海讓我期待,我們要守護好這顆‘塞外明珠’。”劉文斌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