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極危物種巧家五針鬆三代幼苗首次“安家”野外

林碧鋒
2024年06月17日07:4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巧家五針鬆幼苗。新華社發

巧家五針鬆幼苗。新華社發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巧家五針鬆是全球極危物種。記者16日從雲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科研人員日前抓住雨季黃金期,將人工繁育的1000株巧家五針鬆三代幼苗首次移植野外。

巧家五針鬆,學名五針白皮鬆,是20世紀90年代初發現的僅分布於我國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的珍稀樹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極危物種,目前發現存活的野生植株僅35株,分布於巧家縣玉屏街道楊家灣村、中寨鄉付山村不足1平方公裡的狹窄區域內。

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巧家五針鬆野生植株分布區及周邊近1100公頃森林被納入雲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自發現以來,當地聯合有關部門和機構對巧家五針鬆野生植株實施就地保護,並通過野外種子採集、種子萌發實驗、幼苗栽培等措施,逐步實施種群回歸、近地移植、遷地移植,對該植物進行科學研究和搶救性保護。

雲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研所所長胡艷萍介紹說:“通過多年監測,我們在林下沒有發現巧家五針鬆自然更新,因此隻有靠人工繁育來擴大種群,最大限度保護這個極危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

受巧家五針鬆野生植株自然衰退、生境特殊等因素影響,其種子採集較為困難。雲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研所於2023年開始採集二代種進行人工繁育,並成功培育1000余株三代幼苗,其中1000株此次被移植於巧家縣金塘鎮梨樹村一個新移植點。

“這是我們首次在野外移植巧家五針鬆三代幼苗。”胡艷萍說,接下來,我們將持續監測移植后的情況,通過監測數據分析巧家五針鬆三代幼苗的成活率、生長和健康等狀況,這也將為我們下一步更好地開展巧家五針鬆保護工作提供依據。

據介紹,經過30多年保護,巧家五針鬆種群規模穩步增加,目前已累計實現人工繁育8000余株,保存幼苗幼樹4000余株,其中巧家縣境內移植存活3000余株,昆明、楚雄、大理等不同生境地共移植存活1000余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