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建好用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喻思南
2024年06月03日07: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我國首個行星際閃爍監測望遠鏡建成,探秘宇宙星辰再添利器﹔國家授時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庫爾勒授時台項目開工,我國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建設穩步推進……近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好消息不斷,折射出我國科技創新的實力和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科學規劃布局前瞻引領型、戰略導向型、應用支撐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強化設施建設事中事后監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開放共享水平和運行效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技術變革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復雜科學研究系統,是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學研究向宏觀拓展、向微觀深入、向綜合極端條件交叉融合,其在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作為科技創新的支撐力量,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並精確測量到其振蕩概率,這一成果被譽為“開啟了未來中微子物理發展的大門”。又如,依托中國散裂中子源,給出高鐵車輪完整的應力數據,對高鐵安全性和提速具有重要意義。從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到推動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處處可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身影。

近年來,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發力、運行卓有成效,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等設施的布局和建設,提升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還應看到,由於起步相對較晚等原因,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人才隊伍建設、科研產出效率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間,需從系統著眼,找准方向,建好用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統籌科學規劃布局,優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管理。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面對科學研究的新形勢、新趨勢,有必要加強戰略研究,做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頂層規劃設計。比如,綜合考慮學科領域均衡發展,做好發展戰略選擇和優勢學科布局,做好統籌規劃,避免一哄而上﹔還應跟蹤新興前沿研究領域動態,做好相關前瞻布局。此外,針對一些“重建設,輕運維”現象,應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促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定、持續運行。

支持技術支撐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效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涉及科學、技術、工程和管理等多個層面、諸多領域,其建設和運行離不開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因此,有必要制定適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特點與發展規律的建設管理制度,充分考慮技術支撐人員的特殊性,探索適合他們的職稱評價體系、激勵機制,培養科學、技術、工程、管理復合型領軍人才,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力。

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探索開展有組織的科學研究。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要發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平台優勢,探索圍繞重大科學問題,通過組織多設施、多用戶的協同創新,開展一些戰略意義的建制化研究。同時,加強開放共享,提高設施本身的運行服務能力。集聚一批既了解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應用,又熟悉產業需求的工程人員,將產業問題轉化為科學問題,幫助企業用戶解難題,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3日 19 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張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