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公益課 免費學八段錦太極拳 調節身心收獲“秘笈”
年輕人為何愛上傳統養生

白雲觀裡“練功”的人們
一堂開在白雲觀的公益“健身課”,開始成為京城年輕人的新寵。每個周末,都有一群年輕人來這裡學習八段錦或太極拳。每期課程的名額,僅用1分鐘便會被搶光。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白雲觀的公益課堂始於2017年,除太極拳和八段錦的養生功法外,還有講授道家名著和思想的“白雲講堂”。
年輕人新愛好在道觀裡健身
周末的清晨,一隻淘氣的喜鵲從隊列中穿梭而過,連飛帶跳地躥上白雲觀的小蓬萊遇仙亭飛檐上,俯瞰著院子裡上百名正在打八段錦的練功者。
一群年輕人正雙手懷中抱月、膝蓋微曲,掌心緩慢抬起朝向天空,深深呼一口氣,再吸氣時,前院淡淡的香火氣飄入鼻端……
此時,耀眼的陽光恰好照在院子中每一個練功者的掌心和面龐上,熱量從上而下地傳導進入身體,說不出的舒服暢快。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為道教全真龍門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叢林”之譽。
白雲觀前身系唐代天長觀,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敕改其為“長春觀”。明初,以處順堂為中心重建宮觀,並易名為白雲觀。
從唐代至今,白雲觀曾多次損毀又多次修繕,如今已經是北京城內最知名的道教場所。
“摸石猴”“打銅錢眼”都是白雲觀最著名的祈福活動。
與白雲觀前院各殿的旺盛香火相比,后院的小蓬萊(小蓬萊是白雲觀的后花園,又稱“雲集園”)顯得異常幽靜。
以前,這裡以出沒慵懶的流浪貓而聞名網絡。但現在的每個周末,流浪貓們都會躲在角落裡,悄悄地觀察著聚在這裡“練功”的人們。
周末來觀裡的練功者有上百人,在鄧嘉羿和資由兩位老師的引領下學習太極拳或八段錦。
他們中有將近一半的練功者是30歲上下的年輕人,還有一些是隨著年輕父母而來的青少年,甚至有四五歲的幼童在練功者的隊列中穿梭,時而玩耍,時而學著大人們的動作。
對年輕人來說,“免費”也是白雲觀的一大吸引力。
在小蓬萊的八段錦和太極拳是免費的公益課,很多來白雲觀上香游覽的游客也會加入進來。
他們或是站在古樹之下,或是在長廊之中,或是在假山之后,聽著道長的講解,按照道長示范的動作和呼吸吐納的方法,也跟著做了起來。
對於游客來說,偶遇年輕人在道觀裡上公益課,也是他們游覽過程中的一種新奇體驗。
學傳統功法感覺身體充滿力量
在舞蹈學院學習中國舞的小C,參加了今年白雲觀第一期八段錦公益課。開課的那一天是3月23日,她回憶說,初春的陽光照在臉上、身上,“感覺暖洋洋的”。
她在道長的指導下打了一趟八段錦,感覺到一股熱氣自手掌而至全身,筋骨好像被拉長了,氣息和血液順暢地在身體裡“游走”,整個人變得輕快了起來。
這種感受是小C愛上傳統健身功法的原因。她此前也曾練習過八部金剛功。
后來,她無意中在網上搜到了白雲觀的“白雲講堂”,裡面有關於太極拳公益課的推廣視頻,於是便在微信公眾號上報了名。
彼時,白雲觀的太極拳公益課還沒有到火爆的程度,但報名已經需要搶位了。小C登錄了好幾次才搶到了課程,順利參加了為期六周的太極拳公益課。
在這一個半月中,小C堅持每周都來學拳,最后如期畢業,得到了道長贈送的“武功秘笈”——太極拳和八段錦等道家養生功法書籍。
小C說,在現場聽老師講解練習跟在網上學習是完全不一樣的。除了道觀的香火氣和古朴幽靜的環境之外,老師還會詳細講解姿勢動作和呼吸吐納的方式。
小C發現,按照道長的方式打一套八段錦,不會像跳舞那樣感覺身體疲憊,反而會覺得身體充滿力量。這種感覺是中國傳統健身功法與西方運動健身最大的不同。
經常參加健美比賽的宇宙是個二孩媽媽,她已經有五六年的健身經歷。今年年初,她的一個朋友給她發了白雲觀八段錦公益課的鏈接,邀她一起報名參加。
這次公益課讓她對八段錦有了全新的認識,發現八段錦並不僅僅是活動筋骨這麼簡單。
通過老師的指導,她感受到氣息在身體內的運轉,“真的跟武俠小說裡寫的那樣,很神奇。”宇宙說。
宇宙還在繼續她的健美事業,也會集中一段時間泡在健身房裡為比賽做准備,但現在她會將打八段錦等中式健身方式穿插其中。
她形容,傳統功法和西式健身,“一個是由內而外的修身,一個是自外向內的健體,各有所長。”
八段錦走紅簡單易學有效果
在白雲觀學習八段錦的過程中,宇宙發現身邊很多比自己年齡小的年輕人,做動作時不是這疼就是那疼,這時老師會一一給他們糾正動作,向他們解釋疼痛的原因:“有的年輕人是因為體虛,有的是因為胃寒,有的是經絡不通。”
經過一兩次課程后,很多人的狀況有了些許改善。
在白雲觀小蓬萊開辦太極拳和八段錦公益課的是鄧嘉羿老師和資由老師,資由老師是武當三豐派第十六代傳人,而鄧嘉羿老師是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傳人,同時也是白雲觀李信軍道長的弟子。
開設公益課的初衷,是李信軍道長覺得道觀裡的環境很好,特別適合民眾來學習八段錦和太極拳,於是鄧嘉羿就和同在辰園傳統文化園教武術的資由一起開設了完全免費的公益課。
民眾隻需花10塊錢購買白雲觀的門票,就可以在每個周末到小蓬萊學習八段錦或太極拳。
鄧嘉羿老師介紹,公益課其實在2017年就開始了,當時主要是太極拳為主,來的也是老人居多。
“年輕人就是‘懶’一點,傳統的養生功法打起來不累,所以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在鄧嘉羿看來,八段錦之所以在年輕人群體中受寵,還因為動作簡單易學、不怎麼費力。
“西方的健身注重的是肌肉線條,練完可能會很累,反而需要特別注意休息。而中國傳統功法練完后則是通身舒暢、精神飽滿,不累又有效,所以很招年輕人的喜歡。”
鄧嘉羿也觀察到,年輕人喜歡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感受經驗,當他們接觸到傳統功法,發現傳統功法確實對身心有很好的效果后,會在網上更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由此通過網絡的效應迅速傳播出去,從而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有益身心讓更多人了解傳統養生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后,鄧嘉羿發現大家的身體狀態並不“年輕”,他們普遍存在腰酸背痛、肩頸僵硬、氣血兩虛,還有的精神萎靡、神情低落等。
鄧嘉羿認為,年輕人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了這些問題,“年輕人喜歡熬夜,喜歡低頭玩手機,還貪吃冷食冷飲……”
在他看來,年輕人身上這些亞健康問題,打八段錦確實可以緩解,但需要長期堅持,所以他們在公益課的最后會給大家發一本八段錦和太極拳的書籍,讓來上課的年輕人日后可根據書中的指導堅持鍛煉。
同時,他認為,通過公益課的形式推廣八段錦,更多的是為了呈現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讓年輕人有養生的意識,有養生的習慣。
宇宙覺得,白雲觀公益課最大的價值在於,讓喜歡傳統養生功法的人找到一個正規教授的途徑。“我希望這種傳授正派養生功法的地方越多越好,這樣會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健身的效果。”
小C覺得,年輕人平時生活工作壓力大,要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還要兼顧復雜的人際關系,所以常有身心疲憊、有心無力之感,有的甚至出現了焦慮、抑郁。
“通過公益課學習八段錦和太極拳,除了對身體有益之外,還調節了心態。”小C認為,這是傳統養生功法與西式健身運動不同的地方,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大的優點所在。
完成了白雲觀太極拳公益課的打卡后,小C也收到了老師送的練功書籍,她打算繼續堅持八段錦。
之后,她還打算去聽“白雲講堂”的傳統文化公益課,聽老師講述《道德經》《庄子》這些道家經典名著的內容,修心養性。
現在,隻要有時間,小C就會在自家小區的公園打打太極拳和八段錦。
有一次,小C在清晨打起太極拳,路過的叔叔阿姨們看她打得行雲流水,也想跟著學一學。
小C給叔叔阿姨推薦了白雲觀的公益課,她想讓更多人像她一樣有機會接觸中國傳統養生功法,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