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才有的“珍珠”?專家告訴你露是這樣形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遇到這種現象:在冬天當你向窗子玻璃上呵口氣時,就會發現玻璃上有一層小水珠,這就是因為水汽遇到較冷的物體表面而產生凝結的結果。
田野裡的露水也是空氣中的水汽碰到較冷的地面或近地面的物體而凝結的小水珠。在溫暖季節的清晨,人們更是可以在路邊的草,樹葉及農作物上經常可以看到的露珠。
倘若哪天露形成較多,甚至會令我們懷疑昨天夜裡是不是下了一場雨,才讓地板這麼濕。
那麼,露的形成和雨的形成一樣嗎?它是否也是從天而降的呢?
露的形成和消失
露並不是從天空中降下來的,它的形成原因和過程與霜一樣,隻不過它形成時的溫度在0°C以上罷了。
在0°C以上,空氣因冷卻而達到水汽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溫度"。在溫暖季節裡,夜間地面物體強烈輻射冷卻的時候,與物體表面相接觸的空氣溫度下降,在它降到"露點"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為這時溫度在0°C以上,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結成水滴附著在地面物體上,這就是露。
露和霜一樣,也大都出現於天氣晴朗、無風或微風的夜晚。同時,容易有露形成的物體,也往往是表面積相對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導熱性不良的物體。有時,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溫度繼續降低,使物體上的露珠凍結起來,這叫做凍露。有人把它歸入霜的一類,但是它的形成過程是與霜不同的。
露一般在夜間形成,日出以后,溫度升高,露就蒸發消失了。
在農作物生長的季節裡,常有露出現。它對農業生產是有益的。在我國北方的夏季,蒸發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時,農作物的葉子有時白天被晒得卷縮發干,但是夜間有露,葉子就又恢復了原狀。人們常把"雨露"並稱,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有露水時,一般是晴天?
露水的形成有一定的天氣條件,那就是大氣比較穩定,風小,天空晴朗少雲,地面上的熱量能很快散失,溫度下降,這樣當水汽遇到較冷的地面或物體時就會形成露水。
反之,如果夜裡天空有雲,地面上好象蓋了一條大棉被,熱量要跑到空間去,難以通過這個大關口,碰到雲層后,一部分被折回大地,另一部分被雲層所吸收,而被雲層吸收的這部分熱量,以后又會慢慢地放射到地面。所以,雲層好象是暖房的頂蓋,具有保溫的功用。因此,夜間滿天是雲,近地面的氣溫不容易下降,露水就難出現。
同樣的,夜間如有風的吹動,能使上下空氣交流,增加近地面空氣的溫度,又能使水汽擴散,於是就很難形成露了。由此可見,有露水時,一般是晴好天。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