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老年高血壓患者,情緒該如何管理?專家來支招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沈珠軍
2022年08月25日09:11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現代醫學表明,與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人患高血壓的危害更大。患病后會增加老年人發生心、腦、腎等器官損害的風險,是一種嚴重危害生命健康的慢性多發性疾病。對老年人的心理也有極大影響。因此,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應配合有效的心理治療和情緒管理。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理特點

老年高血壓患者最常見的心理障礙是焦慮和抑郁。有資料顯示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分別佔31%和25.6%,且有18.9%的患者焦慮和抑郁兼有。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狀態使機體處於應激狀態,血漿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影響藥物降壓效果的同時容易出現心腦血管急症。根據不同的特點分為三類情況:

1、恐懼焦慮型。這類患者的特點是對高血壓知識缺乏了解或了解得太多,擔心隨著血壓升高出現各種並發症,表現為情緒激動、易怒,食欲差、失眠、煩躁,患者有一種無名的擔心和害怕。

2、“無所謂型”。這類患者的特點是對高血壓持否認和懷疑的態度,不相信自己有高血壓,也不願長期服藥,醫囑依從性極差,也不願聽家人的勸告,往往出現嚴重並發症時才會意識到高血壓的危害。

3、孤獨悲觀型。這類患者的特點是多為獨居或性格內向,擔心自己會一發病就臥床不起,身邊無人照顧,因此悲觀厭世,容易出現老年抑郁,不願控制血壓,嚴重者出現輕生念頭。

不同心理狀態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情緒管理方法

1、恐懼焦慮型。家人在適當場合向患者介紹高血壓方面的基本常識,包括高血壓的危害、藥物治療、健康生活方式等,激發患者內心對高血壓治療的期望,打消患者對高血壓認知的誤區和顧慮,避免與患者發生爭吵,選擇平和的方式進行溝通和勸說。

2、“無所謂型”。家人把身邊高血壓出現嚴重危害的例子講給患者聽,讓患者認識到疾病早期防治的重要性,督促患者進行血壓監測,按時服藥,定期體檢,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3、孤獨悲觀型。發動親戚、朋友、社區志願者、家庭醫生等,加強對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和情感支持,主動和患者溝通心腦血管方面的知識,打消患者對心腦血管意外的顧慮,多給患者列舉一些高血壓控制良好對后期生活帶來益處的例子,讓患者內心重獲樂觀、積極的心態。

最后,高血壓的控制離不開穩定的情緒、合理的藥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離不開積極向上的心態,心向陽光,身體才能穩健!

把關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郭樹彬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邢鄭、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