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新媒體交互傳播普及大展在北京開幕

2017年06月14日15:40  來源:環球網財經綜合
 
沙畫藝術傳統紋樣體驗現場
沙畫藝術傳統紋樣體驗現場
原標題:傳統藝術新媒體交互傳播普及大展在北京隆重開幕

  2017年6月10日,在“中國文化遺產日”之際,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主題為“尋找家鄉記憶”的傳統藝術新媒體交互傳播普及大展在北京隆重開幕。

  本次大展是在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重點課題——《基礎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數字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成果基礎上,將全國各地孩子們對傳統藝術再創作的作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制作的精品同聚一堂。

  普及與傳承是本次展覽的重要主題,為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元新、邰立平、王阿板等和各省市級傳承人不僅將他們的作品參加展覽,還現場制作、解說和指導,使觀眾在與傳承人的互動中更生動地了解鳳翔木板年畫的歷史、藍印花布的紋樣、貴州民族盛裝的審美、北京彩繪技藝的特點以及吉林滿族刺繡的內涵。

  此外,展覽還引入高科技手段,將虛擬展示與實物展示融為一體,是一次充滿情趣的創新型展覽。大展為期五天,共分為四個部分:插上科技的翅膀、民間大美、五彩記憶和教學相長。展覽匯集了全國各地中小學、幼兒園孩子及老師們創作的兩千余件民間藝術作品,孩子們在老師和非遺傳承人的精心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創作表達了對家鄉記憶的理解、對民間藝術的追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作品除了實物展外,還通過數字技術進行線上、線下互動展示。本次展覽第一次展出了“基礎教育中的傳統藝術數字教學平台系統”,觀眾可在平台上瀏覽到傳統藝術走進中小學、幼兒園課堂的現場實景。

  “尋找家鄉記憶”——傳統藝術新媒體交互傳播普及大展,是一次引用高科技手段、由少年兒童與傳承人共同參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展。此次活動得到了文化、教育、信息化等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同時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喜愛。我國著名畫家張龍新先生為本次展覽專題創作了巨幅畫作,以表達對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與傳承的支持。

下一頁
(責編:張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