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旅游”大行其道的當下,登頂珠峰的路已“交通堵塞”,飛向外太空也早成現實。但,全世界雖有百余人沖出過大氣層,成功抵達萬米深海的,卻僅有3人。
曾是“蛟龍號”副總設計師的崔維成就有個目標:做一艘最尖端的載人深潛器,把人類安全便捷地送達萬米深的海底,再成功返回海面。
為何要去海底?2012年“蛟龍號”7000米載人深潛紀錄突破之后,他曾說:“那裡十分荒蕪,但有種奇異的美感。”
在覆蓋地球七成表面積的海洋中,有一塊區域被科學家們稱為“深淵”,它們大多數由海溝組成,最淺的地方水深6500米,最深的地方可以達到11000米,可以把珠穆朗瑪峰淹沒,這就是經常出現在科幻片裡的馬裡亞納海溝。作為地球最深點的“深淵”,國人還未曾到達。
他口中的奇異美感,就在大海的萬米深處。但那裡,卻是人類前行的“禁區”。
為了更快游向海底的萬米深淵,崔維成在“蛟龍號”7000米海試成功后的第二天,便提出了辭職的要求,並組建了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開始研發以萬米級載人深潛器為核心的“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
他找來了英國讀博時的同門師弟上海企業家吳辛,共同啟動了“彩虹魚”挑戰深淵的極限項目,成立了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彩虹魚”),目標是在2020年前,採用“國家支持+民間投入”的方法完成載人下潛海底11000米的宏願。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近乎瘋狂的中國人“深海游”願望。
萬米海底的深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彩虹魚”第一步完成了專屬科考母船的建設,為海試創造條件。第二步是完成無人深潛器、著陸器以及載人艙的研制。2015年10月,無人深潛器及其中一台著陸器已完成4000米級海試,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准備著萬米海試。第三步,就是最令人心動的載人深潛器總裝集成部分,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海試並交付使用。載人艙可以坐3個人,由一位潛航員和兩位科學家組成,也可以是潛航員帶一位科學家和一位游客同時下潛,載人艙就是提供生命支持系統和抵抗海底11000米壓力的核心部件。
科考雖然令人神往,不過旅游才離大眾的生活更近。“彩虹魚”已經投資參股美國的Deep Flight公司,已經成功研發“獵鷹三號”深潛器等系列深潛器。那是帶游客領略水下“飛行”體驗的利器,可在度假區、游艇和其他濱海地區的水下零距離觀看神奇的海洋生物。
預計在明年夏天,在夏威夷、馬爾代夫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彩虹魚”就能提供海洋觀光探索體驗服務。
在潛水愛好者的眼中,欣賞光怪陸離的海底地貌和生物是最新奇的體驗,越向深海游壓力越大,生物就越少越奇特。在7000多米的深海裡,小魚要承受700多個大氣壓力,也就是說手指甲那麼大小的面積上,時時刻刻都在承受著700千克的壓力。這個壓力,可以把鋼制的坦克壓扁,但小魚卻依舊暢游,多麼奇妙。
萬米海底“深淵”是怎樣一番景致?深海游客中最知名、最有發言權的,當屬2012年獨自乘坐潛艇“深海挑戰者”號下潛的美國導演卡梅隆。他說:“我只是坐在那裡,看著窗戶外面,看著那片荒蕪的、宛若外星的海底,靜靜地欣賞著它。我體會到了真正的孤獨,感覺到一種強烈的與世隔絕感,這種感覺淹沒一切,感受到在這幽深、廣袤、人跡罕至的海底中,自己是多麼渺小。”
不用再羨慕卡梅隆,2020年前,“彩虹魚”就將帶來中國人自己的“萬米深海游記”。隨著潛水科技的進步,酷炫的深海游或許成為和蹦極、跳傘一樣流行的旅游方式。這樣的場景,誰能不期待呢? (潘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