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氣中為何富含充足的氧氣一直是個謎。由埃克塞特大學主導的一項國際研究表明,包括青苔在內的第一批陸生植物的進化解釋了這個長期困擾人們的疑團。
據每日科學網報道,在距今大約24億年的那場大氧化事件中,地球大氣中首次出現了與當前形式相同的氧氣。然而,直到大約4億年前,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才接近如今的水平,這種轉變直接影響了地球生命的軌跡。時至今日,研究人員在有關氧氣是如何上升到如今濃度這一問題上還存在著爭議。
據一篇由埃克塞特大學蒂姆·萊頓教授及其同事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雜志上的研究推測,從4.7億年前就存在於地球上的最早陸生植物,對維持我們今天賴以生存的氧氣含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陸生植物的出現和演變,促進了沉積岩中有機碳含量的增加。有機碳是大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在第二次氧化事件中,這些有機碳促進了氧含量的增加,建立了一個新的、穩定的氧循環。
地球早期的植物界含有一些像青苔似的簡單苔蘚植物,這些植物是非維管植物,這也就意味著,它們沒有類似葉脈的系統來輸導水分和礦物質。通過計算機模擬,研究員首次估算出,大約在距今4.45億年前,這些植物產生了大約30%現代全球陸生生物所需要的氧氣。
把現代苔蘚植物的元素組成和對岩石風化影響的特性考慮在內后他們發現,大約在4.2億—4億年前,現代大氣中的氧氣就已經形成。因此,這些研究表明,正是像青苔這樣不起眼的第一批陸地植物形成了大氣中穩定的氧氣,從而使像人類這樣的大型智能動物得以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埃克塞特大學蒂姆·萊頓教授說:“沒有不起眼的青苔,就沒有今天的我們。我們的研究表明,最早的陸地植物能力驚人,是它們促進了地球大氣中氧含量的急劇增長。”(記者 姜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