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通”: 手機裡的公共圖書館

年輕人用它串起零碎閱讀時間

2016年08月12日11:33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公共圖書館,指尖一劃,任性遨游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用“浙江文化通”客戶端串起零碎閱讀時間

  公共圖書館,指尖一劃,任性遨游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用“浙江文化通”客戶端串起零碎閱讀時間

  早晨7點37分,梁晉邊喝牛奶邊打開了手機。他刷到了一條消息,便轉頭對妻子說:“周六下午兩點,省自然博物館有個做盆栽的活動,帶女兒去吧。”

  8點,梁晉出門。不到8點20分,已坐進自己的辦公室。法律系碩士畢業的他,每天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研究國家出台的各項政策法規,看各種新聞是他的必修課。他再次摁亮手機,點開寫著“新聞”的文件夾,掃了一眼幾個新聞客戶端,退出,滑到下一頁,在標識為“圖書館”的文件下,點進了“浙江文化通”。

  於梁晉而言,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的早晨。

  2013年11月22日,“浙江文化通”正式開通上線。根據后台數據顯示,在該客戶端可以下載或閱覽的Epub格式電子書有3萬冊,視頻20000個,有聲讀物12000余集,公開課6000多集,可與浙圖網絡圖書館無縫鏈接訪問的掃描格式電子圖書有120萬種,每天實時更新的全國各地區主流報紙有400多種,熱門人文類電子期刊250種,文化通定制的大屏機推薦新書3000種,並正以每月月初150種的速度持續更新中。

  裝進手機裡的圖書館

  2008年梁晉到杭州工作。他來到杭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浙江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証。

  泡圖書館是梁晉在大學時養成的習慣。“可能是學法律的緣故,總想弄清一件事的來龍去脈。而‘來龍去脈’是知識的深度,隻能從書裡獲得。”

  “但(這種習慣)也曾有一陣懈怠過,那是2011年左右吧,智能手機更廣泛的普及和微博一類的社交網絡飛速發展,讓信息的獲取意想不到地便利。”梁晉說,“畢竟家離浙江圖書館也不算近。”但漸漸地,梁晉也發現了大量碎片化信息的弊端,對於一個追求邏輯縝密的人來說,這樣無法進行系統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於是他又恢復了一周去一次圖書館的習慣。

  “2013年的冬天,有一次我去浙圖還書的時候,突然看到大廳裡貼著一張海報,上面寫著‘浙江文化通’app開通上線,還附帶了一個下載二維碼。我馬上就下載了,裡面的電子書資源和館藏書查詢功能在當時是比較符合圖書館讀者的需求的。”

  在梁晉的電子書架上,每一本下面都標識著閱讀進度。最近,梁晉的睡前讀物是那本《北大中文系第一課》,上有用小字標示的進度顯示:“已讀56%”。“我想看這本書有一陣了。也是不巧,有空去圖書館的時候,這本書都正好被借走了,想買吧,有時手頭事情一忙一轉身就忘了。倒是在文化通上翻書的時候,突然就看到它了。”梁晉說,“有了它之后就變得不太愛買書了,我想要什麼書,習慣性地就會先在文化通裡翻翻。這個軟件還有一個文獻傳閱的功能,會把一本書大約50頁的內容作為試讀部分發送到我郵箱裡,這可以作為要不要買一本書的重要參考。”

  梁晉是第一批正式下載並開始使用 “浙江文化通”的用戶,隻需借助浙圖借閱証的賬號與密碼,他就可以享受其中所有的功能。2014年3月13日,“浙江文化通”通過了專家的驗收和評審。但這只是一個開始,“當時我們手機裡的客戶端非常多,這個客戶端顯得非常不起眼。”

  聽取了多方意見后,浙圖於2015年2月完成了“浙江文化通”的二期開發工作。

  如今的“浙江文化通”,匯聚了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影劇院等公共文化單位舉辦的各類講座、展覽、活動、演出等文化信息,同時,還專門配置了適合移動終端閱讀的專用電子資源。

  文化資訊預告、數字閱讀和圖書查詢等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在同一個移動平台上得到了體現,這種方式系全國首創。

  與時代相處的方式在變化

  2013年后,“浙江文化通”有過幾次更新,梁晉說,“比如館藏查詢,在最初隻能查詢是否有圖書儲量,而現在,用戶可以在客戶端上進行預約、續借之類的操作。同樣地,在‘電子資源’模塊下,目前已經細致地分出了電子圖書、章節、期刊、報紙、視頻、論文等6個模塊。通過關鍵詞即能檢索,這甚至比直接去圖書館找資料還要方便。”

  “時代就是這樣前進的,公眾在任何時候都需要文化生活,”該軟件的鐵杆用戶梁晉說,“杭州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一直做得很不錯,浙江也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今年年初,浙江省圖書館發布了一組去年網絡圖書館數字資源使用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浙江人對於數字資源的關注度主要分布在工業技術、文學、醫藥衛生、歷史地理四大領域,而點擊率最高的前五本書分別是《我的名字叫紅》、《從應用到創新 手機硬件研發與設計》、《金相分析原理及技術》、《中考語文專項常考題型大突破》以及《公共責任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理論問題研究》。用戶的使用時間集中在上午8-10點、下午2-4點以及晚間7-10點。

  如今,在杭州,梁晉不僅能帶女兒彤彤去各種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有時候不想出門,還能直接在掌上逛逛這些“場所”。線下線上,各有各的味道吧。(記者 陳淡寧)

(責編:余悅(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