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科普中国

《哪吒2》剧情引出“冷”知识——

冰到底导不导电?

都芃
2025年02月18日07:41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2025年春节,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榜首。在影片中,当几位主要角色打斗时,“物理学知识”——冰不导电帮助一方扭转战局。

那么,冰到底导不导电?

能否导电看纯度

从物质导电的基本原理来看,某类物质能够导电,主要由于其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刘玉柱介绍,严格来说纯净的水几乎是不导电的。纯净的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内部自由移动的离子数量极少,因此导电性极其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水往往含有矿物质等杂质。以水中含盐为例,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晶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被破坏。两类离子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在水分子之间。这些离子在水中可以自由移动,成为传递电流的载体。当给水溶液两端施加电压后,带正电的钠离子会向电源的负极移动,带负电的氯离子会向电源的正极移动。离子的这种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产生了水能导电的现象。

冰是由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的规则晶体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水分子会被牢牢固定住,无法形成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但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冰通常含有杂质,这些杂质会变成离子,导致冰有微弱的导电性。

例如,由于海水含大量盐,海水结冰后,海冰通常具有导电性。不过,由于冰的晶体结构对离子的自由移动造成了很大阻碍,所以和液态非纯净的水相比,即使是含有杂质的冰导电性仍然很弱。除此之外,在环境温度接近0摄氏度时,冰的表面可能会形成一层极薄的水膜。当水膜中溶解有电解质时,所含的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使冰具有导电性。

线路覆冰危害大

含杂质的冰的导电性是否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在电力领域,冰是电力线路的“劲敌”。国网甘肃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输电技术专家王津介绍,输电线路覆冰会引起过荷载、冰闪、覆冰舞动、脱冰跳跃4种灾害,进而引发导线断裂、杆塔倒塌、绝缘子绝缘强度下降、机械损伤等问题。其中,含有杂质的冰一旦导电,最有可能产生绝缘子冰闪,对输电线路造成损害。

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重要作用,通常由玻璃、陶瓷等绝缘体制成。当出现冻雨天气时,雨落到伞形绝缘子上会迅速结冰。随着冻雨持续,冰层不断积累形成线路覆冰。相邻绝缘子之间的冰层逐渐连在一起,使绝缘子间形成导电通道。此时,带有绝缘子表面杂质的冰体或冰体表面水膜会具有一定导电性。当导电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导致绝缘子无法承受电压而被击穿,产生破坏性放电。这种放电或进一步引发线路跳闸以及绝缘子冰闪等严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事故。

包括高铁在内的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同样“惧怕”覆冰。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电化院管理专家李红梅介绍,如果接触网覆冰,由于冰壳导电性较差且表面坑坑洼洼,受电弓从接触网上汲取电流时会遇到较大阻碍,导致电流通路不稳定,从而引发电弧现象。这种情况较为严重时,电弧产生的高温会对接触网线索造成损害,使接触网线索被烧伤。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李慧博、孙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