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应用“黑科技”——
智慧出行再升级 乘车体验更“丝滑”

图为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采用的1米闸机。 受访者供图
前不久,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开通。该线路应用了多项科技成果,提升了乘客出行体验。科技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技术人员,探究这些成果便利乘客出行的奥秘。
集中回风节能舒适
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起自既有轨道3号线双龙站,沿龙岗大道和坪西路敷设,终于坪地六联站,全长9.28公里,全线共设车站7座。
参与建设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的中铁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执行经理邵昱介绍,该线路是世界首条采用单风机集中回风空调系统的地铁线路。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多数地铁采用双风机集中回风空调系统,即由组合式空调柜与回风机分别承担送、回风任务,同时配有小新风机保证新风量。而深圳地铁3号线采用单风机系统,仅依靠组合式空调柜完成送、回风任务,取消了回风机和小新风机,较常规方案更节能,同时简化了控制维护流程。
“采用双风机系统的站台候车层有一套回风管、一套送风管,而单风机系统只需要一套管道。设计人员将减少的管道做成一套送风管,并将两套送风管长度缩至原来的一半。”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工程总体设计师、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卓文海介绍,这两套送风管可保障站台双侧送风,能提升送风均匀性,减小站台温差,有效提升乘客候车舒适度。
除此之外,卓文海介绍,单风机系统还可根据远期晚高峰客流计算风机容量,在不同的运营阶段采取有效的变频策略,通过降功率、减负荷、提效率,实现节能运行。
邵昱介绍,单风机集中回风方案对未来地铁建设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可减少50%地铁公共区域大系统设备数量,减少50%站厅风管数量,减少50%站台风管截面积。”邵昱说,公共区域设备管道的减少,为地铁展示城市特色文化元素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乘客在地铁中行走时,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环境的优美。
1米闸机缓解拥堵
“5、4、3、2、1——”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开通当日,在现场集体倒数下,市民纷纷通过闸机刷卡进站,奔向月台乘坐首班车。尽管当天见证通车的“地铁迷”很多,但现场没有出现人流拥堵。
这得益于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的1米闸机。“地铁闸机长度,即乘客从刷卡到过站的距离,一般为2米。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采用的1米闸机,是国内轨道交通领域首款创新小型闸机。”中铁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总工程师张百岩告诉记者,该闸机总长度为1米,可以有效提高车站客流的通行能力。经测算,传统闸机实际通行效率约为30人/分钟,而这款1米闸机通行效率约为40人/分钟,减少了乘客在进出站时的排队时间,对缓解高峰期客流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外观上看,这款1米闸机像一颗小水滴。“水滴形状更加圆润,不像常规方正的闸机易让人磕碰。”张百岩说。
这款1米闸机还搭配了基于深度视觉检测技术的视觉通行检测及导向设备,乘客进站可实现“刷掌”“刷脸”过闸。“这款闸机的传感器较传统传感器更灵敏。”卓文海介绍,相关传感器能准确识别乘客的通行状态和行为。比如,它可以区分乘客是单人正常通过,还是携行李通过又或是多人并行。
“同时,当1米闸机发现一些异常或违规行为,如插队、翻越闸机等,可及时发出警报,为车站运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卓文海说。
电磁感应无线充电
坐上地铁发现手机没电了,怎么办?考虑到乘客的充电需求,深圳地铁3号线列车应用了无线充电技术,帮助乘客解决“电量不足”的燃眉之急。
在深圳地铁3号线车厢一角,一位乘客将手机放在无线充电区上充电。无线充电区上贴着绿色的电池充电标志。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深圳地铁3号线列车采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运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列车的无线充电系统由一台主电源供电,靠电磁感应与乘客手机“互动”。主电源将电能转换为高频交流电,进而产生较强的电磁场。当乘客将手机放在充电区,手机内置的接收器就会接收到电磁场中传输的电能并将其转换为可用的直流电,储存在手机电池中。
相关负责人说,在充电过程中,乘客无需担心电磁辐射问题。地铁列车无线充电区采取了控制或限制电磁辐射等措施,可以保障乘客安全。随着技术进步,无线充电区的功能和性能还将不断完善,为乘客出行带来更大便利。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智能服务方面,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还配备了新一代开放式智能客服中心。其内部设有自助服务区和低工位特殊服务区,可提供人工智能数字员工客服和远程客服坐席服务。乘客可以在该客服中心自助完成信息查询、智能支付、票卡处理等多项业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