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科普中国>>见证科技之路(可更新,暂时不上线)

走进张靖皋长江大桥(上)

“世界第一跨”筑就长三角发展新动脉

2024年08月16日13:38 |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小字号

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在长三角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中国桥梁工程界即将迎来一颗新的璀璨明珠——张靖皋长江大桥。这座正在建设中的特大跨悬索桥坐落于长江中下游,连接苏州张家港、泰州靖江民主沙岛及南通如皋。

作为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径的桥梁工程,张靖皋长江大桥使“中国桥”首次突破2000米跨径大关,建设过程中也将实现六项“世界首创”,刷新六项“世界之最”。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要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多项“首创”和“之最”的背后,运用了哪些科技手段?大桥建成后将带来什么改变?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张靖皋长江大桥ZJG-A2标段所在的靖江民主沙岛上一探究竟。

张靖皋长江大桥建成效果示意图。中铁大桥局供图

张靖皋长江大桥建成效果示意图。中铁大桥局供图

施工中的挑战与创新

在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团队面临了诸多挑战。例如在ZJG-A2标段,靖江民主沙岛作为主要施工地点,长江中下游宽阔的水面和不断变化的水流条件,给大桥的锚碇结构设计带来了不确定性。如何在保证防洪和航运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大桥建设,是工程师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铁大桥局张靖皋长江大桥A2标段常务副总工程师李奔琦表示:“目前(ZJG-A2)标段属于江心洲,岛上是个无人岛,四面环水对我们施工生产带来很大的一个影响。”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工程团队在无人岛上修建了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电力、水源和通信设施,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北锚碇施工现场。中铁大桥局供图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北锚碇施工现场。中铁大桥局供图

此外,大桥的锚碇结构设计也是一项创新。以南航道桥北锚碇为例,为了确保大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工程团队首创了超大规模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结构,采用众多互不相同又交错互连的“小地连墙” 围成47个矩形口子,在结构上形成沉井的多个舱室结构,然后在舱室内填充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强有力的基础。从空中俯瞰,地连墙的平面尺寸长度约118米,宽度约75米,相当于21个篮球场大小。

数智化建设引领未来

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技术创新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项目建设团队自主研发了信息化平台,利用BIM系统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这一系统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为后续的运营和维护提供了便利。

BIM系统的应用,使得桥梁的每一个构件都与详细的信息相关联,包括材料合格证明、质量检查报告等。这种数字化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施工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同时也减少了对纸质资料的依赖,实现了环保和效率的双重提升。张靖皋长江大桥ZJG-A2标段BIM信息部负责人于硕表示:“BIM协同管理最大的好处就是便捷性,我们原始的时候一个桥梁建成了,纸质资料可能要放一整个房间,时间久了容易破损,通过这种数字的方式它的保存可以是无限的。”

长三角地区发展新动脉

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仅是工程技术的突破,更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的建成将大幅缩短张家港、靖江和如皋三地的交通时间,由原本的40分钟轮渡缩短至仅需10分钟车程,极大地提升了区域交通的便捷性,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

同时,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创新技术和数智化管理手段,也为国内外的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张靖皋长江大桥将成为展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实力的又一张名片,向世界证明中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

审核:李奔琦 张靖皋长江大桥ZJG-A2标段项目常务副总工程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刘敬、杨鸿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