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科普中国

X光、CT检查对人体伤害大吗?听专家怎么说

李斌 王殿甲 郑轶
2024年06月19日07:53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小字号

当下正是不少人集中体检的日子,体检时,影像科检查一般少不了。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发布了《2023年度十大网络热议健康误区》,其中就有一个关于影像检查的误区——“体检时核磁检查,辐射比X光、CT更大?”,被鉴定为“存在误导”。那么,核磁检查究竟是什么原理?有辐射吗?来听专家怎么说。

核磁即“磁共振”,是给人体造了一个磁场,利用电磁波信号成像,既没有放射线,也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CT与X光都是利用X线进行成像,两者都有辐射,但CT辐射更大,与CT机参数、扫描部位、扫描方式有关系。专家提示,随着X线和CT仪器越来越先进,辐射量已越来越小。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 王培军:磁共振是利用体内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运动进行成像的,磁共振是没有X(射)线的辐射。磁共振可以检查的部位很多,包括脑部、血管、肌肉、韧带、脊柱等等,但是我们建议在有症状或医生建议下做核磁共振检查,不同的部位或疾病需要不同的检查设备。

一定剂量内的X光CT检查

辐射不会影响健康

磁共振是没有X射线辐射的。那么,做一次X光、CT检查带来的辐射,对身体会有影响吗?多少辐射剂量是人体可以承受的呢?

医务人员提示:像CT、X线这样的医学检查,会利用X线辐射成像,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只要剂量没有超过100毫西弗/年,就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而一次普通的X线检查,辐射剂量只有约1.2毫西弗,而一次局部的CT平扫,剂量通常也只是X线检查的几倍而已。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 王培军: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需要根据剂量科学分析,一年一次或两次X线和CT检查产生的少量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几乎没有产生重要影响,但要避免短时间内无必要重复的检查。

“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是真的吗?

不久前,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这让不少人对CT检查感到恐慌。这种说法到底有道理吗?

医务人员提示,这一说法来源于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表明,随着CT检查次数的增加,罹患血液和淋巴恶性肿瘤的风险呈上升趋势。但这并不能说明做CT就会患癌,因为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即可视为“安全”,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额外伤害,患者也不必过度忧虑。

此外,还有人担心,每做一次CT,辐射就会累积,长此以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医务人员介绍,CT扫描对身体产生的辐射并不是终生积累,如果患者一年之内偶尔进行1-2次CT检查,通常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 王培军: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的皮肤破了一个小伤口可能几天修复了。同样的道理,平时ct检查产生的辐射剂量对我们的身体细胞造成损害后,我们身体自身免疫力会把它修复,也就是一过性的,不会说一直累积在身体内一段时间,更不会累积终身。

但是如果长期大剂量多次进行CT检查,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即可能会出现细胞坏死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普通CT扫描后自身会进行代谢修复,时间大约为2个月。因为身体本身具有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吸收、代谢,血常规检查一般也不会出现明显异常指标。但是如果是肿瘤患者,需要放疗,放射治疗的射线剂量高于正常范围内,此时一定要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检查,以免放疗后出现不良反应。

影像检查种类多 根据部位或疾病进行选择

专家提到,人体不同的部位或疾病需要不同的检查。但超声、CT、X线等等,影像检查种类繁多,有时还会交叉。应该如何选择呢?

医务人员提示:

骨骼外伤:建议首先采用普通X线或CT检查。不推荐核磁检查。

脊椎疾病:建议首选核磁检查。其次是CT检查。

脑、脊髓病变:脑梗建议核磁检查。急性脑出血建议CT检查。其余包括颅内肿瘤等大多数疾病都建议选核磁检查。

胸部疾病:大致了解建议选X光检查,细致分析诊断建议选CT检查。肺部疾病首选CT检查,一般不建议选核磁检查。

腹部、盆腔疾病:除胃肠道外,检查其余脏器首选超声,如不能确诊,可进一步进行CT、核磁检查。

心脏:高危胸痛病患,为排除冠心病可选CT检查。但一般情况下,心脏疾病首选超声或核磁检查,如要看冠状动脉有否病变,可首选CT血管造影检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主任 吕粟:比如CT检查可以目前广泛的用在我们的身体检查,特别是肿瘤的早筛、早查当中。尤其是我们的低剂量CT对于肺部疾病肺癌的早筛,那么我们推荐在4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要做一次低剂量CT的检查,来排除我们的肺部的早期的肿瘤。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李慧博、孙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