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压缩空气储能:给电网装上“空气充电宝”
出门在外,人们为了避免手机断电,往往选择携带充电宝或者使用共享充电宝。但是你想过吗?如果有一天,由于能源短缺造成大范围供电的电网也断了怎么办?它有没有专属充电宝,为自己补充能源呢?
目前科学家在研究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就是利用身边无处不在的空气,为电网打造“充电宝”。这个“空气充电宝”是如何工作的?发展技术的过程中又存在什么困难呢?
为什么要发展压缩空气储能?
从能源发展的潮流中可以发现,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占据主流能源的地位,而化石能源要逐步降低比例。但是,可再生能源存在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密度低,需要通过转化成高能量密度的载体才能稳定使用,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转化成电是比较方便的。
第二个问题是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相比,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和周期性。如果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了主流能源,那这些不可控因素将无法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应该如何解决这些不可控因素呢?科学家提出首先要建“蓄水池”。在能源系统中,储能就是能源发现与能源使用中间的“蓄水池”概念。在可再生能源逐渐扩大比例的背景下,储能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明显,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大的学科方向。
压缩空气储能,简单来说,就是用电来带动压缩机然后产生高压的空气,存放在储气装置当中。在用电高峰时,高压的空气释放驱动膨胀机旋转来带动发电机。
这样一来,原本被储藏的电又被释放,实现了能量的转化存储。在转化回去的过程中,压缩空气储能基本上处于从示范到产业化初期的发展过程。中国目前已经做了6台,正在建或者在规划中的大概有20多台。
当前普遍的观点是,可再生能源要想大规模发展,到2060年要占能源种类比例的80%,那么储能基本上就要占到整个电力系统的10%-15%。而在这10%-15%当中,有多种大规模的储能技术都在发展。比如说抽水蓄能、压缩空气、锂电池和液流电池。不过,压缩空气储能还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