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科普中国

ICU患者输液也有讲究?限制性液体治疗风险更小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危重病科  盛阮妹
2022年07月04日08:21 |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小字号

输液是现代医学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医学界对于重症患者的液体治疗也进行了反思。

上个世纪70-80年代有学者提出通过输液达到循环功能的“超常状态”来复苏。积极给创伤、休克等重症患者补液成为学界共识,并普遍应用于临床,称为开放性液体治疗策略。但是这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大量补液造成组织水肿,加重微循环障碍,伤口愈合不良;肺水肿更加明显,尤其是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肾脏充血影响肾灌注,导致急性肾损伤;肝淤血,合成功能受损;肠道水肿影响吸收功能,并导致腹内压升高;心肌水肿,心功能受损;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

输液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活化,炎症反应加剧。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一层由多糖蛋白复合物组成的粘稠物质,称为糖萼,对细胞具有多种保护作用。而输液可能加剧糖萼的降解,增加血管通透性。

上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发现外科ICU的患者大部分都存在体内液体过量,且液体负荷过量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增加。

2002年Lobo等学者提出限制性输液的概念。限制性补液可以维持较好的微循环灌注,利于组织生长愈合,减轻病灶水肿,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近十余年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比较限制性和开放性液体治疗的优劣。结果发现采用限制性液体治疗的患者急性肾损伤减少,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缩短,死亡率降低,液体正平衡与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所以,由于认识到液体超负荷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现代补液策略更加强调静脉补液的风险而不是好处。

现在的ICU医生在给重症患者静脉输液上更加谨慎,他们会采用超声等多种现代手段仔细评估患者体内液体量,通过测定患者的液体反应性和生化检查来决定是否需要输液。液体本身也是一种“药物”,它仅仅在需要时才能小心使用。

本文由上海松江区中心医院危重科主任医师王学敏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责编:邢郑、杨鸿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