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轨道太空垃圾示意图(图片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制造大量垃圾。在太空中,经过几十年太空发射,人类制造了不少“太空垃圾”。太空本是广袤无垠的空间,却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导致近地轨道日益拥挤。
太空垃圾是人类空间活动产生的空间碎片,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碰撞产生的碎块等等。太空垃圾的“元年”始于1957年,据新华网报道,当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把它发射到太空的那枚火箭上脱落的碎片,被认作是“第一块”太空垃圾。长春晚报曾报道,近年来,各国留在太空中的垃圾越来越多,甚至已经逼近“临界点”,而且它们可以通过彼此碰撞“自我繁殖”。
卫星和运载火箭的残骸、空间操作或活动中丢弃的工具和杂物、在轨道爆炸或碰撞而解体产生的碎块……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太空垃圾。据新华网报道,据专家估计地球周边的太空中有23000个大于10厘米的碎片,50万个大于1厘米的碎片,而大于1毫米的碎片达1亿多。中国网也曾报道,据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推算,现在围绕地球轨道运转的太空垃圾有50万个。
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约为7.8千米/秒,能威胁在舱外活动的航天员。此外,如果撞击到航天器表面,轻者会留下凹坑,重者会穿透航天器造成部分系统功能失效,甚至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为避免与太空垃圾相撞,在轨卫星必须定期进行规避操作,但是,这既消耗卫星自身能源,又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共享太空垃圾信息,携手应对太空垃圾。(郭美娟)
本文由中国科协原科普部副巡视员朱向平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