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可量化生产服务型机器人在京诞生

2016年08月12日11:17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服务型机器人来了

  黝黑大眼睛外带幽蓝光圈,身高1.28米,体重60千克,白色躯壳由环保材料制成;能察言观色,还能灵活表达情感;手臂能伸展开来做出许多姿势,五指灵活,还能与人打招呼;说一口不赖的普通话,还能听懂24种方言,聊天、导览、咨询均不在话下;循迹避障、室内定位,确定目的地后能自动滚着“风火轮”赶去……日前,在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科委联合举办的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会上,笔者了解到,国内首款可量化生产的服务型机器人,已经在首都诞生。这种多功能的服务型机器人,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

  据了解,服务型机器人背后,有五大尖端技术系统作为支撑:多姿态人脸识别与手势识别、深度智能学习引擎、3D智能场景地图创建系统、自主环境感知系统、智能数控编辑系统。这些技术能帮助服务机器人表现得灵活和高能,比如,人脸识别能力可以帮助它随着交流对象的移动及时转动头部、进行运动追踪,3D智能场景地图创建系统和自主环境感知系统可以帮助它在陌生环境下实现自定位导航和地图创建,从而规划自己的行动路径并避开障碍。

  服务型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最年轻却又充满活力的一员,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面对人口老龄化等当前热点社会问题,以及医疗与教育等社会需求,服务型机器人为人们解决各种难题打开了一扇门。而且,受益于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推动,服务型机器人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服务型机器人将走进我国家庭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公共安全等领域,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杨颖)

(责编:余悦(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详细】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