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刘玉皎: 科技创业的春天来了

2016年08月12日10:39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刘玉皎:科技创业的春天来了

“三区”科技人员扶贫记

“在我们这个地区,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品种,这真是养人的东西啊。”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东巴村,一位七旬老人指着田间一株株满身都是“蚕豆荚”的植株,惊喜地说。

老人手中所拿的,就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刘玉皎推广的“青海13号蚕豆”。

“随着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在青海省的大力推行,特别是2014年又启动了‘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我觉得实施科技创业的春天来了。”刘玉皎说,自从成为了互助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科技人员之一,自己就确定了发展目标——积极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蚕豆是青海省传统优势作物之一,以品质好、无豆象而著称于国内外市场。刘玉皎于2009年成功设计并培育了适于高海拔旱作农业区种植的小粒蚕豆品种“青海13号”。

最开始在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东巴村示范种植“青海13号蚕豆”时,这项品种的应用就一炮打响。

“当年亩产量达400公斤,当地农民增收500元/亩以上,随后几年相继在互助、湟中、大通、共和、循化、湟源等县迅速得到推广种植,得到农民的接受和认可。”刘玉皎说,在互助县示范“青海13号蚕豆”及配套地膜覆盖新技术时,实现了亩产量450公斤的高产纪录。

随着创业行动的深入推进,蚕豆新品种“青海13号”的市场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刘玉皎。

“为打消了农民对产品‘出路’的顾虑,我与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衔接,由他们收购农民全部的蚕豆原料,发展蚕豆种业和贸易,种植面积也随之逐步扩大。”刘玉皎说,这突破了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等制约蚕豆产业发展的“瓶颈”。

同时,刘玉皎还和青海宁食集团、青海高原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研制开发了以蚕豆为主要原料的糕点、膨化休闲食品等,为蚕豆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目前,互助县的蚕豆产业精深加工刚刚起步,企业的年加工能力不足100—200吨,但这正打开了蚕豆新产品的市场空间,也逐步形成了青海蚕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回顾从“青海13号蚕豆”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产品的市场开拓再到扩大生产与产业化的经历过程,刘玉皎说,历经了10年选育新品种,历经5年成功转化该品种,自己在开拓市场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特别是这几年作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经历更让我明白,科研的终点不是发表几篇文章、搞出几个成果,而是要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要壮大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刘玉皎说。

“‘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的实施,为像我这样的科技人员搭建了一个及时转化科研成果、服务基层创新创业的平台,我可以理直气壮地下乡服务农户了,可以名正言顺地联系企业了,也能在生产实际中不断检验和提升科研成果,通过创新创业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实现我的科技创业梦。” 刘玉皎说。(记者 马爱平)

(责编:刘丽娜(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详细】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