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您解答“太空神探”是怎样炼成的

——详解高分三号卫星的“独门绝技”

2016年08月11日09:3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太空神探”是这样炼成的 ——详解高分三号卫星的“独门绝技”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多极化、C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高分三号卫星拥有世界同类卫星中最先进的性能,被誉为“太空神探”。它的升空,将我国的空间技术发展推上新的高度。

  “太空神探”是怎样炼成的?其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的有关专家,日前向科技日报记者详解了它的“独门绝技”。

  “透视眼”雾里看家

  与利用可见光观测地球的兄弟姐妹相比,高分三号卫星是“高分家族”中唯一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它不需要借助光线,而是利用微波给地球照相“体检”。不论刮风下雨、风沙雾霾、白天夜间,它都能从容守望,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冰雪也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在极端气候下的抢险救灾中,光学遥感卫星的成像效果大打折扣,而高分三号卫星却能大显神威。

  除了看到地面,高分三号卫星还能通过“透视眼”看到地下的情况,从而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

  所谓“C频段”又意味着什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高分三号卫星工程总师徐福祥介绍,根据功能和使命的不同,地球微波遥感探测卫星可被划分为L、S、C、X等频段,频率依次由低到高。频率越低,穿透力越强,越高则穿透力越差。

  打个比方,用这四种频段看一棵树,X频段只能看到树梢,L、S频段只能看到树根,C频段则介于两者之间,既能看到地表,也能看到树干。因此,在对目标进行探测时,C频段的优势更为突出。

  “多面手”样样精通

  高分三号卫星有12种工作模式,是世界上工作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不论是精细条带、超精细条带工作模式,还是窄幅、宽幅扫描模式,抑或全球观测模式等,它都样样精通。多种模式融合设计,使该卫星既拥有大视野,又能聚焦辨认特定地点的小细节;既能看到目标在何处,又能精确测量它的大小尺寸。

  简单地说,“高分家族”的其它卫星能干的事,高分三号卫星都能干;其它卫星干不了的,它也不在话下,可谓全能的“多面手”。

  为了能支撑12种工作模式完成任务,高分三号卫星的功率高达万瓦级,连续成像时间接近小时量级,极大提高了数据获取能力,增强了应用效能,成为我国低地球轨道上开机时间最长的大功率雷达成像卫星。这种“一星多用”、一次发射、多方受益的设计思路,也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一直坚持和实践的“少花钱多办事”的特点。(潘晨 记者 付毅飞)

(责编:刘丽娜(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详细】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