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減肥成功與否 體重秤說了不算

2025年09月17日08:0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體重管理年”點燃了年輕人參與健康管理的熱情,同時,他們對“減肥成功”的定義也在悄然發生轉變:不執著於體重秤上的數字,而是看重身體的舒適感、健康狀態的提升與自我心態的自信。

為了健康付諸行動

自2024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啟動“體重管理年”活動以來,年輕人紛紛以積極態度和實際行動參與其中。JustSoSoul研究院相關報告顯示,在受訪年輕人裡,過去一年中,近八成有過減肥的念頭,其中超半數已將想法轉化為行動。不過,仍有兩成年輕人對自己的身材十分滿意,從未有過減肥打算。從年齡層面來看,越年輕的群體減肥意願相對越低,其中05后對自身身材的滿意度最高,選擇“從未有減肥想法”的比例在各年齡段中位居前列。

觸發年輕人減肥的因素豐富多樣,“體重達到自己介意的水平”“對比過去與現在的照片發現變化”“節假日飲食放縱后”“看到身邊人成功瘦身”“夏季來臨前想改善體態”等,都是常見的觸發場景。

在促使年輕人下定決心減肥的原因中,“外貌焦慮”仍是首要因素,不少人因“希望外形更美觀”而選擇減肥﹔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為了提升健康水平而行動,還有不少減肥者希望通過減肥增強對生活的掌控感,讓作息和狀態更規律。

“邁開腿”仍是主要方式

當年輕人產生減肥想法后,開啟行動的方式各有不同。一部分人屬於“行動派”,想到就做,直接通過跑步、調整飲食等方式開啟減肥計劃﹔一部分人會先拍下“減肥前”的照片,方便后續直觀對比變化﹔還有一些人會先購置代餐、運動服飾、健身器械等物品,為減肥“預熱”。

此外,“感性派”會通過在社交平台發朋友圈“立flag”,向親友宣告減肥決心﹔“理性派”會選擇先到醫院咨詢專業意見,比如挂號體重管理門診,在醫生指導下科學開啟減肥之路。

數據表明,超六成年輕人選擇通過運動減肥,“邁開腿”依舊是最主流的減肥方式。在各類運動項目裡,跑步因不受場地限制、參與門檻低,成為選擇人數最多的運動﹔有氧操和居家輕運動同樣受歡迎,選擇人數佔比不相上下。

從性別偏好來看,男生更傾向於跑步、健身房器械訓練以及徒步、登山等運動﹔女生則更偏愛跳有氧操、舞蹈和居家輕運動。運動頻次方面,超六成年輕人每周運動次數在3次以上,且每次運動時間至少半小時,其中00后的運動積極性相對更高,每周運動3次及以上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年齡段。

是否成功不看體重秤數字

減肥過程往往充滿挑戰,一次加班后的放縱飲食,或是連續多日體重沒有變化,都可能削弱年輕人的減肥意志力。調研顯示,僅有少數年輕人能堅持減肥,其中能堅持一年以上、三個月以上的比例均不高,近六成年輕人在減肥三個月內就選擇放棄,甚至有部分人開啟減肥沒幾天便宣告結束。

在導致減肥失敗的眾多因素中,“難以控制食欲,總想吃東西”和“工作生活繁忙勞累,沒時間精力運動”是最主要的兩大“攔路虎”﹔此外,缺乏他人監督鼓勵、受情緒影響而暴飲暴食,也是不少年輕人減肥失敗的常見原因。

不過,成功減肥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超兩成年輕人曾成功減掉較多體重,甚至有部分人成功甩掉了超過50斤的體重。但減肥成功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近半數年輕人都經歷過減肥后的復胖問題,其中減重后三個月是復胖的高發期。可見,改變生活習慣、長久堅持才是保持好身材的“奧義”。

如今,年輕人對“減肥成功”的定義,早已不再局限於體重秤上數字的減少。調研顯示,“對身體狀態更自信、更舒適”“睡眠質量、體檢結果、氣色等健康相關指標變好”,這兩項被認為是減肥成功的標准,其重要性均超過“體重明顯下降”。

在減肥過程中,社交平台成為了年輕人重要的“助力伙伴”。七成年輕人通過社交平台的互動獲得減肥的動力與支持,比如在這裡找到科學的減肥教程和資源,讓減肥更健康高效﹔或是被他人的減肥成果激勵,堅定自己堅持下去的決心﹔還有人通過社交平台找到“減肥搭子”,彼此陪伴加油。

這也使得許多年輕人在減肥期間積極參與社交平台互動,超過三成的年輕人會堅持在社交平台打卡、拍照,記錄自己的減肥歷程﹔還有部分年輕人會借助AI工具的幫助與陪伴,度過減肥的這段時光。

文/本報記者陳斯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