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全國科普月 | 技術迭代加速度: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破與應用

2025年09月16日10:11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編者按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黨中央對科技和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瞄准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推進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全社會各類創新主體聚焦未來科技和產業領域開拓創新,展現出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奮勇攻關的壯闊畫卷。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聯動全國學會、高校科技企業科研院所,在2025年全國科普月主場打造“智匯青春·科創成果向未來”主題區域,從理論研究和落地實踐出發,系統謀劃搭建高質量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體系,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瞄准未來科技和未來產業領域,匯聚創新動能,通過圖文展示、科創作品、前沿成果、科普互動體驗等,全方位展現全社會協力共創科技美好未來的場景。

請跟隨我們的視角,來一場關於科技成果向未來的科創之旅!

在2025年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中,一大批代表我國科技前沿水平的創新成果集中亮相。其中,由中國科協青少中心、中國電信科協、中國電信研究院攜手中國通信學會共同打造的“未來通信技術”展區備受矚目。這裡不僅生動展示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顛覆性潛力,更讓公眾(尤其是青少年)沉浸式體驗了6G與空天地一體通信技術將如何重塑未來產業圖景與社會生活,筑牢數字中國的連接底座。

在這場以“向未來”為主題的科技盛宴中,中國電信研究院自主研發的“6G賦能智慧工廠柔性產線”和“空天地一體通信系統” 成為全場焦點。它們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強大的應用潛力,展現了我國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前瞻布局與硬核實力。

攻堅克難:空天地一體通信系統突破極限環境通信瓶頸

在空天地一體通信系統的研發過程中,團隊面臨的核心挑戰是如何突破傳統通信設備依賴外部核心網的局限。為此,團隊首創性地將自研輕量化核心網與無線基站、衛星通信模塊深度融合於單一便攜設備中。通過突破網絡控制面超融合架構,並創新採用硬件平台統一承載技術,成功將核心網、基站與衛星通信模塊高度集成,確保在極地、深海、荒漠等極限環境下可以快速建立局部通信網絡。公眾用戶無需換卡換號即可無縫接入,支持語音通話、短信收發和上網服務,真正實現了“即開即用、隨遇接入、永不失聯”,為應急救災、遠洋科考等重大場景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正如研發團隊所述,在這一系統的攻關過程中,他們通過自研輕量化核心網,實現了網絡控制面超融合架構,創新採用統一硬件平台承載技術,將多個核心功能高度集成於單一設備,從根本上解決了極端環境下的通信瓶頸問題。

技術賦能:6G全域智惠網絡點亮智慧工廠,推動工業互聯網升級

在工業制造領域,中國電信的6G技術成果正成為推動智能制造升級的關鍵力量。在展區現場,一條能夠全自動生產個性化定制魔方的柔性產線吸引了眾人駐足。這背后,是研究院“6G全域智惠網絡”核心技術的集中體現。

團隊突破了兩大關鍵技術:一是“按需生成通信子網”,能夠根據制造任務的實時需求,動態部署通信、計算與AI資源,為特定生產區域提供專屬的、性能有保障的網絡服務﹔二是“智能空口技術”,通過分布式MIMO、超低時延幀結構設計等,實現對工控無線信號的智能精准控制,確保展區內復合機器人、機械臂和工作站之間協同作業的指令能夠瞬時響應、穩定傳輸。

在6G關鍵技術攻關過程中,團隊以“守正創新、開放融合、求真務實、興企報國”為核心價值觀,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面向6G“全域智惠網絡(UIN)”,研發團隊在雲-邊-端分布式AI網絡試驗平台的開發中面臨無標准可循、時間緊、任務重、完全依靠自主研發等多重挑戰。在最關鍵的樣機研發階段,團隊成員晝夜鏖戰,迭代三十余套設計方案,編寫數萬行核心代碼,完成上千次測試驗証,最終實現多項嚴苛技術指標的突破,彰顯了中國電信科研人員攀登科技高峰的堅定信念。

落地生花:創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千行百業

中國電信研究院的創新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在鋼鐵、電子、煙草、食品、物流等行業形成了可復用的解決方案。基於雲化控制的相關創新,不僅突破了國外PLC的壟斷,更結合6G、AI視覺、預測性維護、智能調度等技術,實現了遠程控制和智能化生產。

目前,在煙草行業上線的拆包上料產線可降低人工損耗5%,有力推進了工業一線有害環境下的“機器換人”行動﹔在鋼鐵行業實現了節能15%,助力綠色低碳制造﹔而在礦山、核電等高危行業通過遠程控制實現“無人化作業”,大幅提升了安全生產水平。

未來,6G與空天地一體通信技術將讓普通用戶在任何偏遠地區都能享受如城市般穩定高速的網絡服務,徹底消除數字鴻溝。團隊始終將“泛在連接普惠民生”作為核心社會價值,致力於通過自主創新讓通信技術更好地服務於遠程醫療、應急救災等重大社會需求,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青年力量:科研路上的奮斗者與引領者

中國電信研究院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眾多青年科研人員在重大項目中勇挑重擔、迅速成長。

孫悅是中國電信研究院6G研究中心的一名95后青年骨干,2025年她成功當選為3GPP CT3副主席。自2020年起,她代表中國電信參加3GPP CT3工作組會議,擔任6項CT3立項報告人,並提交了超過150篇標准文稿。3GPP CT3計劃於2025年第四季度啟動6G標准技術研究,孫悅將全程協助主持該工作組6G標准研究與制定。

劉剛是中國電信研究院基礎運營技術研究所的一名博士,他帶領青年團隊率先研發出基於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通信一體機裝備,並創新引入AI技術從根本上解決極端環境衛星網絡資源有限的難題,實現了在極端環境下公眾用戶語音高質量通話保障。他發表的多篇高水平SCI論文中獲得“ESI高被引”榮譽稱號,並獲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

林子茂是中國電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研發部一名青年科研人員,他參與研發了一體化小型5G分流設備,解決了中小企業用網難,數據不出園區的難題,滿足了企業更加靈活、更高性能的工業網絡需求。他創新性提出的工業風機、工業爐節能方案幫助企業節約耗電近20%。

啟迪未來: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技的種子

此次“未來通信技術”展區不僅是一個展示窗口,更是一個生動的科普課堂。通過數字人問答官、空天地一體通信模擬、智慧工廠互動體驗等環節,青少年們在寓教於樂中理解了6G技術的巨大潛力,激發了他們對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濃厚興趣。

在打造具有“溫度”的智能交互體驗過程中,數字人技術團隊堅持“技術為體驗服務”的理念,運用多模態融合算法與情感計算模型,精准識別用戶意圖與情緒狀態,驅動數字人做出自然且共情力強的反饋。團隊成員緊密協作,反復優化對話邏輯、響應時延與表情聯動,為兒童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

中國電信積極通過科普工作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此次科普月活動中,科技人員群策群力,以通俗易懂、互動性強的方式介紹通信技術,吸引大量觀眾駐足體驗。近年來,研究院以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為平台,面向青少年開展暑期研學營,面向高校開展校企實踐,積極制作科普視頻與刊物。未來,研究院將落實黨中央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工作的要求,了解群眾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促進科研成果創新。

中國電信研究院表示,將持續秉承央企擔當,以研者精神致力於推動6G技術研發與創新應用,助力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在最好的時代做“頂天立地”的科創人,為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破與應用貢獻更多力量。

在此次全國科普月的舞台上,未來通信技術展區的展示如同一扇窗口,讓公眾得以窺見一個由6G技術驅動的、更加智能、高效、互聯的未來世界,有效激發了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對科技前沿的好奇心與探索欲,鼓舞他們投身於波瀾壯闊的科技創新實踐中。

作者: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動中心)

來源: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動中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