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靠譜才是真科普(新視野)

熊 建
2025年09月09日07: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直播間裡“醫療專家”口若懸河,對於各種疑難雜症都能快速診斷,但他/她可能並不是醫生﹔短視頻中的“副主任醫師”正襟危坐,而線下出診的卻另有其人。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醫療養生短視頻直播熱背后,隱藏著不小的風險。

  在信息獲取方式深刻變革的今天,短視頻以其直觀、便捷、易傳播的特性,已成為大眾學習知識的重要渠道。通過短視頻進行醫療科普,是新技術條件下誕生的新事物,讓專業醫學知識以更輕鬆的方式進入大眾生活,發展迅速且備受歡迎。

  在這個過程中,一大批優秀的醫療從業者脫穎而出。他們有的深入淺出講解常見病防治,有的演示急救技能,有的破除健康謠言。這些內容有效提升了大眾的健康素養,讓預防為主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某短視頻平台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其醫療科普創作者增長1.8萬名,科普內容累計播放超5000億次,收藏數達24億,同比增長63%。這些數字背后,是公眾對可靠健康知識的渴望和認可。

  太陽升起,陰影隨之出現。醫療科普在快速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值得警惕的現象。在流量誘惑下,部分自媒體賬號打著醫療科普的旗號,傳播不科學甚至錯誤的內容,更有甚者,名為科普實為推銷產品。這些行為不僅誤導公眾,更侵蝕著醫療科普的公信力。

  面對這些問題,國家層面及時出手。不久前,中央網信辦、國家衛生健康委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范“自媒體”醫療科普行為的通知》,為“自媒體”醫療科普劃出清晰紅線。新規要求網站平台分類核查認証賬號資質,嚴禁無資質賬號發布專業醫療內容,嚴禁違規變相發布廣告,並在主頁清晰展示醫師資格証、執業証等關鍵信息,讓用戶能夠全面評估內容的權威性和專業性。

  作為連接醫療科普供需兩端的渠道和橋梁,平台責任是治理的關鍵一環。近來,各短視頻平台正在逐漸完善機制,通過技術賦能提升審核水平。這包括建立“階梯式”處置措施,對違規賬號採取取消互動功能、清理粉絲、取消營利權限直至關閉賬號等處罰。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間,某平台就封禁了超過3800個違規賬號。

  同時,不少平台也在健全激勵機制,鼓勵權威優質、科學專業的醫療科普信息的生產與傳播。比如抖音,通過發布新版社區公約,明確禁止資質挂靠、偽造証書、非本人出鏡虛假宣傳等行為,要求醫療內容需基於權威醫學文獻並標注來源﹔通過引入權威醫療從業者、與衛生健康委等機構共創等形式推進優質醫療內容的產生。這種“扶優汰劣”的策略,有助於更多優質內容的涌現,低劣內容則無處遁形。

  作為醫療科普的受眾,公眾也需要提升自身鑒別能力。在信息洪流之中,能夠正確獲取、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這是中國公民應該具備的健康素養。具體而言,可通過“三查”來辨別:查平台是否靠譜,選擇那些有嚴格審核機制、與權威機構合作的正規平台﹔查醫療科普者身份是否靠譜,查看其主頁認証信息,包括醫師資格証、執業証、所在醫療機構及科室等﹔查內容是否靠譜,警惕那些夸大其詞、制造焦慮、推銷產品或服務的內容。多一份警惕,就少一份被誤導的風險。

  醫療科普不是流量生意,而是關乎公眾健康的重要事業。在規范與發展的平衡中,既需要通過嚴格監管祛除亂象,也需要支持真正有價值的科普內容。隻有這樣,“短視頻裡的醫生”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讓靠譜的醫療知識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張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