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換季不生病 收好這份飲食速查表

2025年09月02日07:59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換季之時,天氣並未立刻轉涼,但晝夜溫差開始加大、空氣逐漸干燥。作為臨床營養醫師,最常被問到的是該怎麼吃才能不生病、不長膘?今天就從營養學的角度,給大家一份“立秋后飲食速查表”,幫大家把節氣變化拆解成可操作的飲食方案。

換季后的三大營養挑戰

身體水分蒸發空氣干燥加之依舊高溫,導致皮膚、呼吸道不顯性失水增加,易出現口干、咽干、便秘。

能量需求波動早晚涼爽讓人食欲回升,但白天仍熱,總能量消耗未必顯著下降,結果容易“多吃不動”。

免疫屏障換季考驗溫差大、人流量增大,呼吸道、消化道感染風險升高,需要充足蛋白及維生素A、D和鋅、硒等免疫相關營養素。

飲食要訣就這四個字

潤補足水分和可溶性膳食纖維,對抗干燥。

穩總能量別大起大落,體重增幅控制在≦0.5千克/月。

優優質蛋白≧1.0克/千克體重,雞蛋、奶、魚、蝦、瘦肉輪著吃。

輕少油少糖,烹調以蒸、煮、燉、拌為主,減少煎炸、紅油、重醬。

三類重點人群特別提醒

老年人晨起、睡前各一杯溫水“打卡”﹔每天喝500毫升牛奶,預防骨質疏鬆﹔每周吃至少3次深海魚,每次50至75克。

學齡兒童早餐一杯牛奶加一個水煮蛋﹔每天吃一份深綠色蔬菜和一份橙黃色蔬菜﹔限制含糖飲料。

慢性代謝病患者糖友吃水果要放在兩餐之間,每次最多吃150克,優先選擇蘋果、梨、桃﹔痛風和高尿酸人士注意減少濃肉湯攝入,多吃低脂奶和新鮮蔬菜﹔高血壓人群每日鹽攝入量不超5克,每日至少吃一斤蔬菜。

換季飲食給您提個醒

立秋后還能喝冰的嗎?腸胃敏感、哮喘或痛經史者建議飲品溫度≧10℃﹔普通人少量無妨,總量計入每日液體攝入。

此外,現代飲食讓不少人的能量攝入過剩,貼秋膘就更要考慮健康,紅燒肉和奶茶雖美味,不如用三文魚、牛油果、堅果等“優質蛋白+好油脂”替代肥肉和甜飲料。

與此同時,膳食纖維也不是吃越多越好。普通人每天攝入25至30克即可,超過50克可能妨礙礦物質吸收並引發腹脹。

一周食材速配清單

全谷物:燕麥、糙米、藜麥、紅薯、玉米

蛋白:雞胸、鱈魚、蝦仁、北豆腐、雞蛋、低脂奶

蔬果:西蘭花、胡蘿卜、彩椒、菠菜、番茄、黃瓜、梨、蘋果、桃子

堅果/種子:巴旦木、亞麻籽

調味:橄欖油、亞麻籽油、芝麻醬、低鈉鹽、檸檬

一日飲食樣板餐

早餐(7:00-8:00)

燕麥40克+脫脂牛奶250毫升,微波2分鐘成糊

水煮蛋1個

梨或桃1個(≒150克可食部)

上午加餐(10:00)

原味巴旦木10克+無糖酸奶100克

午餐(12:00-13:00)

主食:糙米50克+藜麥30克蒸熟

蛋白:蒸鱈魚100克(或北豆腐150克)

蔬菜:雙色西蘭花胡蘿卜200克,橄欖油5克清炒

湯:番茄紫菜蝦皮湯1碗(番茄100克+紫菜3克+蝦皮2克)

下午加餐(15:30-16:30)

黃瓜條、彩椒條共200克蘸鷹嘴豆泥(鷹嘴豆50克煮熟后加橄欖油5克、檸檬汁少許打成泥)

晚餐(18:30-19:30)

主食:紅薯150克蒸或空氣炸鍋無油烤制

蛋白:雞胸肉80克切絲,與芹菜100克、香菇50克同炒,油5克

蔬菜:涼拌菠菜150克(焯水后+蒜末+芝麻醬5克+少許醋)

全天飲水≧2000毫升,分8至10次完成﹔運動飲料或含糖飲料隻在大量出汗(大於一小時的中高強度運動)時適量選擇。

注:此菜單適合60公斤以下輕體力成年人

本組文/郭倩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