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好多“痒痒包”!越撓越痒?試試這幾招

一到夏天,關於痒的討論就多起來。室內的蚊子,草叢裡的小虫,總能在皮膚上留下“痒痒包”﹔甚至,半夜忽然痒起來,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那麼,哪些情況需要去醫院,哪些可以自己處理,處理的時候又要注意些什麼呢?
痒感從哪來的?
以蚊子為例,從叮咬到痒大致包括四個步驟。首先,蚊子在咬人的時候,會注入一些特殊的蛋白質﹔其次,周圍的免疫細胞檢測到上述蛋白,釋放組胺﹔再次,組胺激活皮膚裡的感覺神經,使后者產生神經信號﹔最后,神經信號傳遞到腦組織中,產生痒的感覺,進而促成抓撓等行為。
這就是經典的痒覺形成過程,與防火警報有些像。環境中出現煙霧,被報警器識別,產生報警信號,一路傳遞到消防局。不過,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痒比想象中更加復雜。
比如,特應性皮炎會引起炎症,而炎症反應中釋放的物質,可以直接激活感覺神經,持續不斷地產生瘙痒信號。又如,痒的傳遞,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在“痒痒包”上掐個十字,激活疼痛感,痒覺信號的傳遞便受到抑制﹔反過來說,身體異常可能導致神經敏化,即使輕微刺激,也能引起激烈的瘙痒。
哪些情況需要去醫院?
痒覺的產生包括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異常的瘙痒。
與正常情況相比,異常瘙痒沒有蚊虫叮咬之類的明確原因﹔持續時間超過2周,遲遲沒有改善﹔程度嚴重,影響睡眠等日常生活﹔此外,往往伴有發熱、消瘦等皮膚之外的症狀。
瘙痒的就醫指征(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這裡也提醒各位讀者,慢性瘙痒(持續時間大於6周)本身就是一種疾病,不是忍忍就能好起來的。2020年,北京地區的一項研究顯示,35歲以上的人,約1/5患有慢性瘙痒,65歲以上的人,患病率超過1/4。
如果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一定及時去醫院看看。
為什麼總忍不住抓撓?
即使是普通的痒痒包,有時候也讓人坐臥難安,總忍不住去抓撓。這是為什麼呢?
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抓撓可以引起輕微的疼痛感,進而緩解瘙痒﹔二是,在長期進化中,我們的大腦將抓撓與愉悅感綁定。撓一下,不但止痒,而且感到快樂。
不過,總體來說,抓撓的壞處大於好處。過分抓撓,有可能損害皮膚,進而引起感染。對於特定的情況,比如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真菌可能隨著抓撓轉移到周圍的皮膚,不斷擴大感染范圍。
瘙痒-搔抓循環(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什麼辦法是真正有用的?
愛護皮膚,是最根本的原則。有皮膚病的,盡快進行治療﹔沒有的話,要學會保護自己。比如,現在是夏天,室內注意通風、定期打掃,減少塵螨﹔出門在外,適當使用防晒霜、驅蚊藥,盡量避開蚊虫太多的地方。
科學護膚(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遇到“痒痒包”,也不用著急,有三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第一,用另一種感覺去干擾痒覺。比如,冷濕敷,用冷水清洗毛巾,擠出多余的水分,敷到瘙痒處。這可以產生清涼感,進而減輕瘙痒。薄荷、樟腦,是清涼油等止痒產品的有效成分,也可以產生清涼感。爐甘石洗劑,屬於乙類非處方藥,除了止痒之外,還能有效治療多種皮膚病。
第二,直接阻斷痒覺的形成。比如,苯海拉明乳膏。這是一種外用的抗組胺藥,可以阻止組胺發揮作用,進而從源頭減少瘙痒。不過,在使用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
第三,外用的糖皮質激素、外用的局部麻醉藥,效果也很好。只是或者使用時的注意事項較多、或者屬於處方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作者:趙言昌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審核:張懷奇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深圳福田)疼痛科副主任醫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