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北方高溫天氣三問

劉詩平
2025年05月22日08:05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連日來,北方地區多地出現高溫天氣。才入夏不久,北方多地為什麼高溫持續?是否屬於極端高溫天氣?帶來哪些影響?記者21日採訪了氣象專家。

一問:為何持續高溫

中央氣象台繼19日、20日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后,21日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21日白天,陝西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山東南部、河南中西部、湖北西部、四川東部、重慶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至39℃,陝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湖北西北部局地可達40℃以上。

“近期北方地區受到大陸暖高壓持續控制。在西風帶暖高壓脊控制下,華北、黃淮一帶下沉氣流使空氣增溫,加上晴空少雲,太陽輻射強烈,進一步加速地面升溫,導致高溫提前且氣溫異常。”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首席預報員高輝說,“這是北方近期高溫的直接原因。”

高輝說,高溫還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例如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華北、黃淮高溫有明顯的提前趨勢。此外,在適合的天氣條件下,地形也會產生“焚風效應”,進一步加重局部地區的高溫天氣。

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高級工程師代潭龍說,由於溫高雨少,相對濕度較低,蒸發少,熱量損失減少,加上城市地表多是水泥或柏油,在強太陽輻射、無風、低濕度的晴天,地表吸熱速率遠超散熱速率,地表溫度很容易出現極端高溫。

中央氣象台預計,21日至22日,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將先后出現一次小到中雨過程。受其影響,北方地區高溫天氣將逐步緩解。

二問:是否屬於極端高溫天氣

對於極端高溫天氣的監測,中國氣象局有明確的氣象行業標准。

“近期一些地區的高溫,是否屬於極端高溫天氣,要結合日最高氣溫的百分位閾值加以判斷。”高輝舉例說,河南林州18日20時至19日20時,日最高氣溫高達43.2℃,不僅打破春季最高日氣溫記錄,在整個夏半年時段也位列1961年以來歷史第二位,屬於極端高溫天氣。但是,並不是所有北方目前的高溫天氣都達到了極端高溫標准。

從全國逐日極端高溫事件監測來看:5月19日20時至20日20時,河南林州(41.6℃)、陝西商南(39.1℃)、山西襄垣(38.0℃)等八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極端事件監測標准,屬於極端高溫天氣﹔四川、陝西、山西、寧夏、內蒙古、湖北、河南、甘肅等地有13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春季歷史極值,其中陝西旬陽和白河、山西大寧3站達到或超過40℃。

三問:帶來哪些影響

代潭龍表示,高溫天氣過程給電力保供、人體健康、農業生產等帶來諸多影響。

他舉例說,高溫天氣的出現,導致空調、制冷設備使用量大幅增加,用電負荷快速攀升,增加能源系統運行不穩定的風險。同時,高溫常常伴隨少雨,引發河流水庫水位下降,水力發電受到影響,最終威脅電力供應。

“高溫天氣可能導致人體熱平衡被破壞而產生中暑和其他疾病。”代潭龍說,環境氣溫高於34℃,並伴有頻繁的熱浪沖擊,可能引發心臟、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上升﹔37℃以上的高溫對人體的蛋白質有一定破壞﹔當人體溫度達到40℃以上,生命中樞會直接受到威脅。兒童、老年人、體弱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在極端高溫天氣下發病率明顯上升。

同時,高溫少雨天氣對農業造成較大影響。5月,北方正值冬小麥灌漿關鍵期,高溫干旱加劇土壤失墒,40℃以上高溫易導致籽粒發育不良,干熱風天氣使小麥減產風險增加,玉米、花生等春播作物在高溫下易出現葉片卷曲、生長遲緩。

代潭龍建議,做好農業高溫干旱應對工作。北方旱區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天氣演變,加強水資源調度和管理。北方冬麥區加強小麥灌漿期田間管理,墒情偏差麥田可採取小水細灌或微噴灌,促進小麥充分灌漿、提高粒重。有增雨作業條件則適時開展增雨作業,以緩和當前旱情。

氣象專家提醒,當前,甘肅東部、陝西中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西部、寧夏大部等地部分地區森林火險氣象等級較高,需加強防范,確保林區安全。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