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研究顯示:極地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關鍵區域

齊芳
2025年05月21日07:5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以下簡稱“SDGs”)關系著人類的永續發展。我國研究人員論証了極地在實現SDGs中的關鍵地位和作用,指出極地區域可能已經成為限制全球實現SDGs的“短板”。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這一成果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員、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郭華東院士、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程國棟院士、清華大學陳德亮院士等聯合完成。

李新介紹,極地區域對氣候變化相對敏感,其環境變化對當地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在目前的SDGs框架中,極地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體現,“極地在SDGs中被忽視主要是由於政策領域的傳統誤解,認為那裡人口稀少,其可持續發展在經濟上微不足道,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努力的貢獻很小”。

研究團隊綜合了多種來源的觀測和模擬証據,揭示了極地關鍵氣候要素的變化特征。結果顯示,北極氣溫以每十年0.68攝氏度的速率升高,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南極和青藏高原也呈現出明顯增溫趨勢。

伴隨氣溫升高,極地冰凍圈和生態水文系統發生了顯著、相互關聯的復雜變化,深刻影響了氣候行動目標的實現。而極地發生的變化並不是孤立的,將影響其他可持續發展指標的實現。例如,極地冰川和冰蓋的融化直接影響水資源可持續管理並加劇海平面上升,與極端天氣事件增加也有關,會影響全球生態系統。

這一研究,不僅量化了極地區域與SDGs實現之間的關聯強度,還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解決建議。比如,建議對現有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指標體系進行適度拓展,在氣候行動目標下添加一個專門針對冰凍圈的子目標,並提出特定指標來監測冰凍圈冰蓋、冰川、積雪、多年凍土和海冰等關鍵要素的變化,促進對其准確評估。再比如,建議增設極地地區數據共享水平與新技術獲取能力的指標,促進極地區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共享和協作創新。

李新認為,極地區域是實現SDGs的限制因素和最薄弱環節,在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不應被遺忘。“我們呼吁國際社會提高對極地議題的系統關注與資源投入,加大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觀測、科技創新和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過成功的跨邊界倡議,如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等,加強全球伙伴關系,推動極地和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李新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