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的病根:〈紅樓夢〉人物的身心困局》——
林黛玉到底得了什麼病

![]() |
“醫學人文”這個概念進入我國已有四五十年的時間了,“敘事醫學”一詞被國人所知隻有十幾年的時間,《紅樓夢》成書於200多年前。這三者在李遠達的新作——《大觀園的病根:〈紅樓夢〉人物的身心困局》裡神奇地交融在一起了。
敘事醫學鼓勵醫務工作者傾聽患者講述的疾病故事,通過故事了解患者的生命敘事以及導致疾病的心理、社會因素,從而關注到患者這個“人”,療愈這個“人”,因此我將敘事醫學稱為“醫學人文的落地工具”。
加入我團隊的年輕人,其背景大都為文學或語言學,面臨著運用自己的學科研究方法,轉向研究醫學人文和敘事醫學的研究問題,這個過程不可謂不艱難。遠達就是其中之一。他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近年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小說、戲曲中的醫學敘事,易代之際的文學與思想等。
得知遠達的研究對象之一是《紅樓夢》,我們在討論中認為,這部小說中的醫學與健康描寫還值得充分挖掘。后來,他參編我主編的國家衛健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劃教材《敘事醫學》,在北京大學醫學部開設《紅樓夢與健康文化》公共選修課,都與這個題目有關。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也算是本書的“始作俑者”之一了。在遠達的催促下,我答應下來為他的書作序,借此鼓勵從事醫學人文相關交叉研究的同道,在學術研究的未知環節,勇於探索,勇攀高峰,蹚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遠達告訴我,他讀過數千萬字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敘事醫學和醫學人文思想“像是給這一地散錢找到了一個索子,把它們都穿起來了”。
南宋大儒張栻曾說:“聖門實學,貴於踐履。”遠達立足於文學經典《紅樓夢》,從基礎文獻出發,深入淺出地細讀文本,探究小說與中國古代健康文化之間的綿密關聯,尤其是健康醫學知識與思想對小說敘事起到了何種作用。這是他研究的一大特色。他提出的疾病隱喻結構、祛病讀法等觀點,都能發前人之所未發。
林黛玉到底得了什麼病?賈府裡的人都健康嗎?冷香丸療效到底如何?這些問題,看似只是大觀園不同人物的身體健康問題,實則既囊括了從傳統醫藥文化視角解讀《紅樓夢》的延展性與可能性,又緊密關聯著小說中人物病症背后的身心困境以及更深層次的時代症結。
書中不僅分析了《紅樓夢》人物的生理病痛,更挖掘他們的精神壓抑與掙扎,展現疾病描寫如何服務於人物塑造、情節推進及社會隱喻。細品《紅樓夢》,書中藥方雖多,卻無一方能真正治愈人物的身心疾患,反倒是人物深陷其中的生存困局。無情草木,換新眼目可療疾﹔有情世界,斯道長存而不孤。
更值得一提的是,遠達這些年積極參與敘事醫學研究團隊並成為骨干,長期與醫護人員相處,多次到臨床一線跟診,積累了大量真實可感的醫患溝通素材。經由近距離觀察醫學場景,再返歸文學文本,自然能夠更清晰、全面地看到林黛玉、王熙鳳、秦可卿等一系列《紅樓夢》人物疾病的多層次隱喻。書中提出的小說人物疾病的“個體病弱—家族衰亡—社會危機”三維結構,正是在觀察臨床實踐基礎上反思、提煉、抽繹出來的理論框架。
從這個意思上講,這部新著是廣義敘事醫學在中國落地生根並不斷發展的一個鮮活例証。希望有更多讀者,通過閱讀這部積七年之功不斷打磨的新書,走近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換個視角,理解國人對醫藥健康的認知、習俗及其藝術表達。
(作者為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醫學部敘事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