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工作部署會舉行

4月22日,由上海市科協主辦的2025年上海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工作部署會在漕河涇開發區召開。全市各區科協、調查站點以及相關單位參加會議。
調查站點一直是科協組織面向廣大一線科技工作者進行調查研究的終端窗口之一。今年,在上海市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的全部站點中,全國站點數量由19家增加到25家,市級站點數量由28家增加到35家。
過去一年,上海市各區科協和調查站點成績斐然。長寧區科協緊抓機遇,發揮科委科協一體化優勢,培育創新生態,在全區科技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物色調查站點候選單位,提出“上海硅巷”科創街區調查站點工作設想並獲批建站,為科技工作者打造專屬“家園”,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技工作者在企業環境中的發展需求,優化了調查體系布局。而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則從 “需求調查者” 轉向 “需求解決者”,通過開展調研,採集需求加以分析,借助園區科創大服務平台和 “一企一管家” 的園區服務包制度,精准匹配到園區各服務板塊,跟蹤和落實好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紓困。
創新服務模式助力科技工作者們探索著新的航道,走出最佳路徑。例如,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構建起科學高效的調查工作體系,通過“院級-校級”兩級聯動機制,實現對全校900余名科技工作者的精准分類管理,依托產學研融合優勢整合特色平台資源,構建立體化信息採集網絡,為科技工作者狀況研究提供了堅實數據支撐。同時,創新“互聯網+”智慧管理模式,提升工作協同效率,採用“受訪者接龍+實名認証”雙軌制保障數據真實性與參與便捷性。而上海紫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則借助調查平台活動等方式,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多類合作,提高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兩化融合。此外,紫竹高新區還引進外資,帶動產業發展,舉辦科創中國數字經濟研討會,帶領企業參加社群活動,實現有效和精准的對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利用金融賦能科技發展,構建科技金融服務平台。同時,發展合規護航企業高速發展,聯合高校和律所共同幫助企業進行規劃。
科技工作者處於創新一線,對科技發展前沿和新態勢最為敏感。如園區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感知、高校科學家對科技趨勢的深刻洞察,這些信息需及時傳導至決策層,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如果說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創新的主角,那麼科協組織就是他們背后堅實的后盾。過去一年,市科協聚焦主責主業,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服務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各區科協和各級調查站點的狀況調查工作再創佳績。
市科協相關負責人指出,接下來,將在戰略判斷、決策和部署上准確快速,建立響應”戰略敏捷”的體制機制。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調查研究工作需具備戰略敏捷性,以快速響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目前,市科協已成立科技咨詢專門委員會,邀請眾多科技領域的專家參與其中,匯聚各方智慧。同時,市科協也注重基層調查站點的“神經末梢”作用,將兩者有機結合,確保能夠及時、准確地採集到科技一線的鮮活數據和信息。
2025年,全市調查站點將從多方面發力提升調查研究效能: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將戰略工作要求轉化為內生動力,為決策提供准確數據﹔二是聚焦決策建言,關注決策需求,找准建言切入點,提升建言實效性﹔三是優化工作體系,強化基層站點與市科協層面的協同,拓展多元化的科技工作者服務資源對接下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