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一株人參可以如何變身

王培蓮
2025年04月28日07:4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生長中的吉林人參。受訪者供圖

生長中的吉林人參。受訪者供圖

一株人參可以如何變身?在位於長春中醫藥大學校園內的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產品展廳裡,可以找到答案。

在這所能聞到“參味”的研究院裡,人參的花、果、葉、莖、根,都成為研究對象。人參全株經過開發利用后,被制成了系列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40多種市場熱銷產品。

吉林省素有“世界人參看中國,中國人參看吉林”的美譽。吉林省長白山地區作為我國人參的原產地及核心產區,有著450多年的人參人工栽培歷史和1500多年的野山參採挖史。相關數據顯示:吉林省人參產量佔全國總量的60%,世界總量的40%。

外界都知道吉林盛產人參,卻不清楚吉林有哪些人參產品品牌,人參質量和價格也參差不齊,這些成為一直困擾吉林省人參產業發展的難題。

值得期待的是,難題正在不斷被攻破。

去年以來,吉林省多方發力,不斷完善人參市場誠信體系,規范化種植體系,精深加工產業體系、品牌營銷體系,力爭要用5年時間,實現人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0億元。

在數據和政策的背后,機遇應運而生。越來越多吉林年輕人看好小人參裡的大機遇。他們選擇回到家鄉、留在家鄉,參與人參產業鏈的不同環節,為“千年人參”注入“青春基因”。

為人參插上科研翅膀

在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裡,聚集了數百位青年科研人員、博士生和碩士生。他們每天與人參為伴。

人參被稱為“百草之王”和“東北三寶”之首,歷來被視為名貴中藥材和滋補佳品。人參中含有豐富的人參皂苷、多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以抗氧化、抗疲勞、提神醒腦、增強免疫力。這些功效正適合應對當下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

人參怎麼種?種參的方式一般分為兩種:在平地上種,像種庄稼一樣,稱為園參種植﹔在林間播種,讓參苗純自然生長,人工不干預,稱為林下參種植,基本等同於野生的山參。

人參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連作后會出現土壤營養元素失衡、土壤酸化以及土壤板結等問題,進而導致人參須根脫落、參根腐爛,情況嚴重時會導致減產甚至絕收。

近年來,吉林省人參生產用地日趨緊缺,連作障礙成為制約人參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難題。

90后男生李瓊,是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的一名科研人員。改良人參土壤是他的主攻方向。他參與了人參連作障礙生態改良技術研究,方法是通過多種植物發酵產物對土壤進行改良。

常與參農打交道的李瓊發現,隨著人參用地緊缺,很多參農只能選擇去鄰省租地種參,背井離鄉又增加種植成本。他參與的這項土壤改良技術從2018年開始在吉林省參地試用后,目前已經推廣至2000多畝參地。

“改良技術每年都在升級。”李瓊說,團隊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改良后的土壤跟新土沒有區別。同時,他和研究伙伴們還在參與制定一個規程:要講清楚什麼樣的參地適合改良,改良后效果如何。

在這個研究院裡,人參從種到收,再到檢測和開發,都有分工。

去年博士畢業的劉思章,是科研“新人”。來到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后,他加入了林下參檢測設備的研發團隊。把一支林下參完整地放進檢測儀器裡,兩三分鐘后就可以得到對林下參參齡和質量等級的智能判定。

一直以來,人們大多是通過“看五形、識六體”的方式來鑒別林下參的參齡和品質,結果易受主觀影響,誤差較大。為了能夠更精准、更快速地進行林下參鑒別,長春中醫藥大學和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多家科研機構開發出了林下參智能輔助鑒定儀器和數據庫。

劉思章介紹說,數據庫裡採集了2.5萬多支不同參齡的干林下參、800支鮮林下參和100支造假工藝參的樣本。眼下,檢測儀器已經更新到了第四代,檢測速度在加快,誤差在減少。

“千年人參”可以很時尚

鮮萃人參液、紅參瓊玉飲、可以速溶的小罐參……在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的產品展廳裡,產品研發人員陳雪賦予了人參時尚大氣的形態和更佳的口感。

“吃人參上火,是很多人對人參的誤解。”在研發人參產品的10多年裡,陳雪沒少跟身邊朋友普及應該如何選擇人參產品。

“任何食物過量都對身體無益,人參也一樣。”陳雪解釋說,正確服用人參可以雙向調節人體機能,既能提神醒腦也能安神助眠,很適合工作和學習人群。

常有企業到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考察,談項目和產品研發。一款產品從研發到市場銷售,順利的話需半年左右。

“產品研發團隊會根據企業需要和市場空白,定制式開發產品,這樣可以保障科研成果順利落地、進入市場。”陳雪說,她會帶著團隊平均每年開發兩款產品,投放市場。

每一款人參深加工產品的背后,都有對人參成分和作用的闡釋。科研人員鄭飛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基於腸道微生物對比林下參和園參的成分及功效差別。

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與市場需求結合,鄭飛帶著學生設計了一款人參發酵酒。人參泡酒是傳統的滋補方式。人參直接泡酒,口感微苦,很多大分子的人參皂苷也不易被人體吸收。

“但人參經過發酵后,不僅可以把人參皂苷轉化成為更易於吸收的形式,還能更快代謝酒精,口感也更好。”鄭飛說。

“實驗室裡研發的產品,我們研究人員平時都會用。”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科研人員李春楠說,人參護膚品和人參飲品是她的最愛。

“吉林省作為人參道地產區,開發人參產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中藥學專業出身的李春楠看來,應該更深入挖掘人參古方名方,創新和豐富人參產品的形態,讓更多人認識人參,選擇人參產品。

助力家鄉

擦亮“長白山人參”品牌

當下,吉林省正舉全省之力打造“長白山人參”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吉林省已開發出人參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生物制品等五大類3000多種精深加工產品。

“人參消費市場正在不斷釋放需求,現在是最好的機遇期。”多名人參行業的創業者都有這樣的共識。

“我們的人參產品研發技術並不差,很多技術是領先的,短板在人參文化和人參使用方法的推廣上。”從事人參種植、生產和銷售一體的創業者張喜林說。

深耕人參行業10多年裡,張喜林設計推出過多種銷量不錯的產品。“銷量雖然不錯,但仍然是小眾群體使用。”張喜林解釋說,吉林省作為人參生產大省,本地消費人參並不多,產品大部分銷往南方和東南亞,北方市場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在打造和推廣“長白山人參”品牌的過程中,像張喜林一樣有思考、會創新的青年創業者成為不可小覷的力量。

在張喜林看來,讓傳統滋補時尚化,做輕滋補類型產品,可以更好地進入年輕人消費市場,也更易於向受眾推廣。

“篩選和銷售高品質的人參,讓消費者買到好品質且價格合理的人參產品,是我們人參銷售者最應該做的。”創業者馬曉彤通過電商帶火了家鄉的好人參。

“人參姑娘”是馬曉彤做直播帶貨時的網名。她的家鄉在吉林省白山市撫鬆縣萬良鎮。撫鬆縣被譽為“中國人參之鄉”。而位於萬良鎮的長白山人參市場,是人參行家必去之地,人參的年交易量佔全國交易總量的80%。

多年前,馬曉彤放棄了在深圳的“好工作”回到家鄉,一心想改變家鄉好參賣不上好價錢的傳統銷售模式。她成為當地第一批通過直播帶貨銷售人參的創業者之一。

在深圳工作時,馬曉彤經常看到去韓國出差的同事帶回來價格昂貴的人參產品,這些產品的原料很多都來自她的家鄉,而家鄉的參農們只能賺個辛苦錢。

如今,在萬良鎮的道路兩側,是一家家的人參產品經銷店。這些店鋪大多由年輕人經營和打理。不同於早些年以銷售人參原料為主,現在店鋪裡各種人參深加工產品琳琅滿目。

這些回到家鄉、留在家鄉的年輕人,正通過電商平台,用活躍的思維,把家鄉的高品質人參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和世界各地。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