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讓科技觸角通達沃野田疇

郁靜嫻
2025年04月22日07: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無人機低空盤旋,育秧流水線高速運轉,大數據、物聯網及時傳回農情信息,水肥一體化、綠色生物防控技術大顯身手……春天的田野裡,各類新裝備、新技術、新模式正在重塑農耕“基因”,春耕生產有序推進。截至4月17日,全國春播糧食進度近兩成,略快於上年。

科技唱主角,離不開政策支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支持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近年來,我國持續強化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對接合作,從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到填補丘陵山區適用農機等領域空白,再到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研發、推廣、應用全鏈條發力,“金扁擔”含金量越來越高。

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納入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農業是寫在大地上的產業,技術要與產業需求深度耦合,才能迸發生產力。從春耕一線看,各地針對關鍵要素和環節,強化科技支撐力度,促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協同配套,有效提升了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

也應看到,百畝方、千畝片高產典型已不算稀奇,與試驗田產量相比,我國主要糧油作物的大田畝產還存在明顯差距。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強調“大面積”,意味著要將試驗田產量轉化為大田實際產量。這有賴於進一步織密農技推廣服務網,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把科技觸角通達田間地頭,加快形成“多技術集成、大面積普及”均衡增產的格局。

融融春光裡,沃野田疇活力奔涌。科技匯聚新動能,持續勾勒繪就新的春耕圖景……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2日 08 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