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能量手環有助健康?想多了!

市場上各種能量手環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推崇,特別是量子能量手環,更是戴上了高科技的光環。照其產品廣告的宣傳,經常佩戴量子能量手環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身體新陳代謝,有助於健康。其實,所謂的量子能量手環改善健康是徹底的偽科學。最新一期的“科學”流言榜,就來帶你一起了解真相!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台共同發布。
流言
量子能量手環可以改善健康狀況
真相 一些量子手環相關的宣傳中,所謂的“用量子能量、標量波引起DNA、線粒體共振,給身體帶來能量”,僅僅是把公眾接觸較少的詞匯堆砌在一起,是徹底的偽科學騙局。而有些人之所以會覺得它們有效,主要是因為心理暗示。
量子是各種物理量的最小單元,電子、光子、夸克等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都屬於量子。量子力學主宰微觀世界,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量子信息分三大塊:量子計算機(通過網絡,可以提供遠程登錄進行學習)、量子通信(利用量子態,可以感知竊聽,實行安全通信)、量子精密測量(有很多產品、研究方向,但發展不平衡,有的發展已經得到應用,比如原子鐘,已應用在GPS、北斗衛星)。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利用量子態進行信息處理、測量或者傳輸,但操控量子態需要非常高精尖的嚴苛環境。目前,量子技術主要應用於專業領域,並沒有任何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更不可能用一個手環去操控量子態。
因此,用所謂的“量子能量”給人類治病、提供能量的研究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欺騙。
流言
男嬰長期用紙尿褲會導致不育
真相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男嬰長期穿紙尿褲會熱壞睪丸、成年后難生育”的說法。支持這一理論的“科學依據”其實站不住腳。傳言聲稱“紙尿褲導致陰囊高溫”,卻刻意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嬰兒的睪丸還沒有開始產生精子,真正開始生成精子要等到青春期(約12歲后),此時溫度對睪丸的影響根本無從談起。而所謂“睪丸溫度升高確實會影響精子發育”的結論,多來自對成年男性的研究,套用到嬰兒身上並不合適。
此外,紙尿褲的溫度影響微乎其微,使用紙尿褲可能使陰囊區域溫度上升約1°C,但隻有成年男性陰囊溫度升高2°C以上(如久坐、穿緊身褲等行為),才被証實可能影響精子質量。而在現實使用場景中,嬰兒排尿后,紙尿褲的透氣層會快速排出濕氣,且家長通常2至3個小時就會更換,也根本達不到損害閾值。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起無稽之談的“紙尿褲危害”,男孩家長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出生后睪丸未降入陰囊(隱睪症),需及時治療﹔青春期長期泡熱水澡、久坐電競椅等高溫暴露﹔殺虫劑、塑化劑等環境化學毒素接觸。
流言
每天堅持敷面膜更護膚
真相 每天敷面膜的人,剛開始可能會覺得皮膚狀態有所改善,但時間一長,皮膚過度吸水就會發生過度水合現象。這將導致毛孔堵塞,減弱皮膚的防御能力,敏感肌、皮膚炎症也會隨之出現。
因此建議大家每周使用面膜不超過3次,每次15至20分鐘。且敏感肌人群應盡量少用含香精、防腐劑等刺激成分的面膜。
流言
買菜時可用藍光筆檢測農殘
真相 電商平台上出現不少售賣藍光筆、紫外線筆的商家,號稱隻需對蔬菜輕輕一照,如果蔬菜表面出現藍光,就意味著蔬菜中可能存在較多的農藥殘留。廣告宣傳還煞有介事地稱,其原理是通過發射特定波長的藍光來與蔬菜中的物質“對話”,從而達到所謂的檢測目的。
然而,紫外燈照射下蔬菜是否有藍色熒光,並不能作為蔬菜水果是否有農藥殘留的判定標准。
雖然的確有極少數農藥帶有熒光特性,但大多數情況下,果蔬在紫外燈照射下顯現出的藍色熒光,只是蔬菜水果在儲存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熒光物質,如香豆素衍生物,而非農藥殘留。此外,熒光物質的多少與蔬菜的新鮮程度有關,越新鮮的蔬菜熒光越少,時間放得越長熒光越明顯。
不僅是農產品,紙張、衣服、牆壁、植物等在紫外燈照射下,都可能出現熒光斑。
目前,可靠的果蔬農殘快速檢測方法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相關團隊研發的智能快速檢測試劑盒。通過對樣品進行簡單處理,再結合手機掃描,可在5至15分鐘內完成6至18種高風險農藥殘留等的檢測。目前,快檢技術已被寫入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已於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成為市場監督抽查和行政處罰的重要取証手段之一。
流言
過敏時別輕易用激素藥物
真相 進入春季花粉期后,花粉過敏患者明顯增加。一些患者擔心使用激素類鼻噴藥物等預防藥物會影響健康,所以對預防和治療有些抵觸。其實這是個誤區,專家表示大可不必談激素色變。激素帶來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一般隻發生於長期大量使用的情況下。
目前,鼻用糖皮質激素是過敏性鼻炎的一線治療藥物,而鼻噴激素作為一種外用藥,隻作用於鼻腔局部,劑量以微克計算,通過鼻黏膜吸收進入全身的劑量更是微乎其微。鼻噴激素安全性高,可遵醫囑放心用藥。如果不及時預防、規范治療花粉過敏,症狀隻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引發哮喘等。
北京地區春季通常有兩個花粉高峰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主要致敏花粉包括柏樹、榆樹花粉等。過敏患者應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花粉濃度監測信息,在花粉季節減少外出,做好防護、積極治療,每天清洗鼻腔可有效緩解症狀。
流言
大便粘馬桶是腸癌前兆
真相 醫生在診斷結直腸癌時,大便的確是一個參考依據(比如是否有腹瀉或者便秘、大便變細、便血、黑便等)。一般大便粘馬桶,說明大便的成分含有過多液體,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水和油過多。比如進食了太多高脂肪食物,像肉類、油炸類、堅果等,沒有充分消化的油脂混進糞便一起排出,就會變得很黏稠。
又比如,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功能失調或受到破壞,小腸黏膜不能吸收脂肪,大腸黏膜不能吸收水分,甚至反向把水分排入腸道內,就會導致明顯的稀爛便。這種情況常見於腸道的炎症,如急、慢性胃腸炎,炎症性腸病等疾病或者藥物等的影響。其中,有一種病叫“乳糜瀉”,是因為病人對小麥、燕麥等谷物裡的蛋白質過敏,小腸絨毛被破壞、無法吸收脂肪,大便就會粘馬桶或浮在水面上。
還有一類情況,不屬於腸道本身原因,而是正常人體內幫助消化和分解大團脂肪的胰腺外分泌液和膽汁分泌不足,也可導致脂肪“抱團”,不能被分散擊破而吸收受阻,讓大便變得油膩,但比較少見。
因此,大便變黏原因很多,和飲食、腸道黏膜功能、消化液分泌功能都有關系,消化道的惡性腫瘤所佔的比例非常低,沒有必要過分焦慮。
流言
打胰島素比降糖藥效果好
真相 這種說法並不完全准確。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各有適應証,適用於不同類型和階段的糖尿病患者。
胰島素主要用於Ⅰ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當口服藥物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或存在嚴重並發症時,它能夠直接補充體內缺乏的胰島素,從而有效降低血糖。而口服降糖藥主要適用於Ⅱ型糖尿病患者,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或減少葡萄糖吸收等機制控制血糖。
選擇胰島素或口服藥,需根據患者病情、血糖水平、胰島功能及並發症情況綜合判斷,並無“誰更好”的絕對標准。糖尿病治療應個體化,遵循醫生指導,合理用藥,並結合飲食管理和適量運動,以達到最佳血糖控制效果。
流言
戴蒸汽眼罩睡覺能護眼
真相 蒸汽眼罩採用自發熱控溫技術,使空氣中的水分與金屬粉在眼罩內部形成發熱體,生成細微溫潤的水蒸氣,使得眼部組織溫度升高。它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調節瞼板腺功能,改善干眼症狀,緩解眼部疲勞。但對其使用一定要遵循科學的使用方法,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損傷。
有些商家宣稱“戴蒸汽眼罩睡覺可護眼、助眠”,部分產品標注“X小時持續發熱”,暗示整夜使用無害。這是值得警惕的。
首先,低溫燙傷比你想象的更易發生。若50℃左右的溫度長時間接觸皮膚,雖然體感無疼痛,但熱力會慢慢滲透進皮下軟組織進而引起燙傷。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的一項監測顯示,市面上超35%的蒸汽眼罩實際溫度可達50℃至60℃,且發熱時長超過1小時,這相當於讓眼球“溫水煮青蛙”。
更危險的是,人在睡眠中痛覺感知下降,很多人燙傷了都渾然不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皮膚敏感度下降,長時間使用還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其次,即便沒有燙傷,過夜佩戴也會引發其他風險。比如蒸汽眼罩內層纖維受潮后容易滋生細菌。如果眼周有化妝品殘留或感染,還可能引發結膜炎甚至角膜潰瘍。還有部分消費者眼部皮膚較為敏感,使用后可能會出現紅腫、發痒的過敏現象,建議慎用。
需要提醒的是,兒童的皮膚稚嫩,更要慎用,防止燙傷。專家建議,選擇41℃恆溫且通過醫療器械認証的產品,單次使用嚴格控制在20分鐘內,避開眼周有傷口、炎症或化妝狀態。
文/本報記者 李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