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剪吹”加“敷面膜”
北京治絮手段升級

工作人員用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吸取飛絮。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
最近走在北京街頭,不時能看到一團一團的楊柳絮。根據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發布的2025年首個楊柳飛絮預報,今年4月上旬起,北京城區進入楊柳飛絮的第一個高發期,楊柳飛絮預計持續到5月下旬,總計50天左右。
好消息是,今年北京市在對楊柳飛絮使用“洗剪吹”的傳統手段基礎上,採用了噴洒凝絮劑等新方法,以科技力量阻擊楊柳飛絮。
今年,北京將突出重點區域防治,重點關注居民區、公園、學校等人流量大的區域,尤其是長安街沿線。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石景山區要加大力度清掃、濕化。突出重點時段防治,在夜間及早高峰前,及時對積存飛絮進行濕化和清掃。
“在每日10點至14點楊柳雌株果序開裂飛絮高發時段,工作人員將加大噴水濕化力度﹔晚高峰前,會再次進行濕化和清掃,降低飛絮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同時,工作人員會及時發現飛絮嚴重區域,按照30分鐘反饋原則,快速開展濕化清掃。”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姜英淑說。
同時,北京加大科技攻關,創新研發凝絮劑、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等,助力楊柳飛絮防治。
“凝絮劑經水分稀釋后用高壓水槍、霧炮車,甚至無人機均勻噴洒於樹冠上,可使楊柳飛絮在樹上黏結、收縮,失去飛行能力,進而減少飛絮危害,起到物理防治效果。噴洒凝絮劑就像給楊柳樹‘敷面膜’,其主要成分為無毒無害、環境友好型高分子有機物,后期會經過雨水和光照自然降解。目前,凝絮劑已經在北京紅領巾公園等地開展應用。”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車少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是科研人員研發的一種隻吸取飛絮而不吸取其他物質的小型機器,具有重量輕、作業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點。
“根據不同場景和需求,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可以配置不同重量的鋰電池。養護工人使用該設備能夠快速吸走落地的楊柳飛絮,及時消除火災安全隱患,賦能平安城市建設。”車少臣說。
目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課題團隊和北京市科技計劃有關團隊正在研發楊柳飛絮綜合防控關鍵技術和創新裝備。
“相關團隊精心篩選並繁育出雄性楊柳樹優良種質資源,創新研發出新型控釋長效飛絮抑制劑及相關生產工藝體系和樹干注射與飛絮吸收裝備。隨后,科研人員將這些成果進行一體式集成,構建出適用於多種場景的楊柳飛絮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姜英淑介紹。
除此之外,北京市相關部門還不斷豐富監測手段、提升監測數據分析能力。“我們利用100個楊柳飛絮專項監測點,持續開展楊柳樹雌株果序發育動態變化監測,每日組織園林、氣象專家對監測數據進行研判,並及時發布楊柳飛絮高發期預報。”姜英淑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