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季”來了,專家提示——
春季防過敏這些誤區要警惕

3月19日,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預報顯示,氣溫回升,利於花粉濃度升高,花粉濃度預報等級為4—5級,可達到每千平方毫米高於401粒。
“春季萬物復蘇,過敏原比較多,比如柏樹、楊樹、梧桐、桉樹,這些樹種產生的花粉顆粒比較小,而且飄得比較遠,所以容易造成過敏。”在3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地壇醫院主任醫師蔣榮猛提醒公眾,易過敏的人群,外出時要盡量避開花粉高發時段﹔如果有條件,應根據當地的花粉監測數據選擇出行。
什麼樣的人群容易花粉過敏?針對過敏症狀有哪些預防和治療的措施?此外,春季還有哪些健康問題應注意預防?與會專家進行了現場解讀。
“有過敏家族史的,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或濕疹人群容易發生過敏。此外,免疫功能不太成熟的兒童和青少年也容易過敏。”蔣榮猛說,壓力較大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或者經常在過敏原環境中久待都容易使人發生過敏。
過敏是可以預防的。蔣榮猛表示,一些過敏嚴重的人群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在花粉高發季之前使用預防性藥物。另外,要通過規律作息、良好睡眠、避免攝入辛辣刺激食物或酒精等降低過敏幾率。
在花粉高發時段,蔣榮猛建議,公眾出行採取佩戴口罩、護目鏡,穿著長袖衣等防護措施,外出后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關閉居室門窗,並對家裡的床單、被褥、窗帘、地毯等進行定期清潔。
針對春季過敏治療的一些誤區,蔣榮猛提醒,春季過敏很難做到完全根治,不要相信打一針就能把過敏完全治好的藥物廣告。
“有人認為抗過敏藥物會上癮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蔣榮猛說,當前使用的抗過敏藥包括抗組胺藥、鼻用激素,均不會引發上癮,但長期使用會出現嗜睡等副作用。
“過敏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制定一個長期的管理計劃,通過環境控制、生活方式改變、恰當的藥物治療、脫敏治療等措施,症狀可逐漸好轉。”蔣榮猛說,一些過敏者感覺好了就停藥是不可取的,因為一旦停藥可能會引起過敏症狀的反復甚至加重。
除了花粉過敏,寵物身上的皮屑、寄生虫、微生物等在春季也比較活躍,容易造成健康問題。近年來,一些小眾寵物走紅,同時伴隨著傳播疾病的風險。比如,蜥蜴可通過糞便傳播沙門氏菌,水豚可傳播鉤端螺旋體,倉鼠可攜帶隱孢子虫和鼠咬熱細菌,土撥鼠可攜帶鼠疫杆菌甚至狂犬病毒。這些病原體對人體健康危害非常大,甚至可以致命。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首席專家周曉農提醒,飼養者合法衛生飼養寵物,避免病原體的傳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