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位到車位新能源汽車迎來全場景智駕

智能駕駛功能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標配,“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智駕功能正在覆蓋越來越多的國產車型。
百分點發布的一份關於新能源汽車全場景智駕用戶體驗的報告顯示,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過去一年保持高速增長,全年銷量飆升至1089.9萬輛,L2級(指車輛在駕駛過程中能夠實現部分自動化,但仍需要駕駛員的監控和隨時接管)及以上智能駕駛功能的裝車率達到了66.4%。
智能駕駛功能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標配,而高階智能駕駛技術的競爭則更為激烈。華為、小鵬、理想、極氪、小米等品牌紛紛推出“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智駕功能,試圖通過技術優勢搶佔市場份額。
從市場趨勢來看,智能駕駛功能的滲透率實現了翻倍式增長,並且已成為推動市場增長和品牌差異化競爭的核心驅動力。
在技術路線方面,無圖方案正逐漸成為智能駕駛領域的主流趨勢。特斯拉、華為、小鵬、理想等車企正在積極推進無圖方案的研發和落地。與高精地圖方案相比,無圖方案具有低成本、高靈活性和強實時性的優勢,能夠更快適應城市道路情況的變化。但是無圖方案也面臨著感知能力要求高、技術成熟度較低等挑戰。
盡管如此,駕駛人員對無圖方案的接受度較高,部分使用者認為“感知+地圖”的混合方案能夠更好地平衡安全性與適應性。
用戶對“車位到車位”智駕功能的體驗感受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一方面,71%的使用者對該功能持積極態度,認為其智能化水平高,能夠減輕駕駛負擔,提升便捷性和駕駛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有15%的使用者對技術成熟度表示擔憂,認為其過度營銷,夸大宣傳,對無圖智駕及端到端技術的實際效用持悲觀態度。
在具體場景中,駕駛人員對高速、城區和停車場三大場景的關注度較高,但他們認為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仍需重點優化。例如,在城市道路場景中,對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滿意度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道路環境復雜,對系統的實時決策能力要求高。而在高速場景中,盡管通行效率表現最佳,但安全性表現卻顯著不足,因為高速場景對錯誤的容忍度極低。
駕駛人員對泊車場景的體驗感受也較為復雜。盡管部分使用者對泊車效果表示滿意,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泊車效率較低,系統在識別不規則車位時表現不佳。這一問題在地下停車場等復雜環境中尤為突出。
關注全場景智駕的用戶群體呈現出明顯的特征。從性別來看,男性佔比超過七成,顯著高於女性。從年齡分布來看,90后為主要群體,佔比超過五成,其次是80后和00后。年輕一代對新技術的關注度和興趣更強。
從地域分布來看,華東地區和華北地區人群對智駕技術的關注度更高,而華中地區人群體驗最佳,滿意度較高。相比之下,西南地區人群雖然整體滿意,但因地形復雜,部分路段表現不佳,使用者期待進一步優化訓練。東北和西北地區人群對全場景智駕的興趣有限,更關注安全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