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裡充電這“樁”事 車主能及時快速充上電嗎?
2025年春運以來,全國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車日均突破650萬輛,比2024年同期上升60%多。高速路上的新能源車越來越多,能不能及時找到充電樁、能不能快速充上電?新能源車主們的“裡程焦慮”能不能緩解?
充電樁加大投放 買杯咖啡完成超充
春節期間,記者來到了承擔著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重要交通樞紐——湖南。
南來北往的車流中,湖南長沙西服務區格外受關注,前往重慶、四川、湖北等地的多條公路在此交會。在服務區,記者就遇到了不少車主正在為車輛補充“能量”。
新能源汽車車主:今年回湖北的時候,感覺得到大部分服務區充電樁都加多了,基本上很少有排隊的情況。前年的時候在湖南的時候排隊很嚴重。
前兩年春運期間,因為充電排長隊,這裡一度上了熱搜。但今年,服務區裡挂著綠色牌照的新能源車來來往往,十分忙碌,不過充電樁前需要等待的時間並不長。很多人買杯咖啡的時間,電就充得差不多了。
過去,不光充電樁數量不夠,充電時間長,也是春運路上充電“排大隊”的重要原因。今年,服務區運維團隊提前安裝了超充樁,一秒一公裡,部分車型跑200公裡從原先的充電半小時縮短到充電3分鐘。
新能源汽車車主 劉女士:現在電池包也是容量越來越大了,然后現在充電的功率也越來越高了,發展真的很快,相對來說充電還是會稍微有一點點焦慮,但是超充可以很好地緩解這種焦慮。
超充隻能解決一部分車型的充電難題。面對大車流,充電機器人、應急充電車,這些行走的“充電樁”是所有車型的“心頭之好”。
新設備的“加持”,讓今年春節期間服務區裡的新能源車排隊充電問題大大緩解。
湖南高速新能源運維主管 劉子豪:我們今年的業務量,進入服務區的車輛數量比去年要翻倍了,多很多,但是現在明顯沒有去年那樣的擁堵以及排隊的情況。
日均506萬條數據 “雲眼”系統智能運維充電樁
在今年的春運路上,我們看到新設備的投入使用,緩解了不少新能源汽車車主的“裡程焦慮”。而在這背后,還有一個強大的數據系統和智能運維網絡在支撐。
在距離長沙西服務區幾十公裡的湖南能源大數據中心,實時監測著超過1000家運營商的8594座充電站。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雖然承擔著全省所有充電站的監測任務,這裡的值班人員並不多。
國網湖南電動汽車公司平台監控中心值班人員 吳苗:這個就是我們之前2023年的值班表,可以看到我們每天都有十幾個人,2025年的話基本上每天就隻有5個人。站一直在建啊,充電人數、客戶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們平台升級了呀。
值班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春運的“大考”,頭一次引入了“智慧大腦”。新上線的“雲眼”系統讓值班人員可以遠程了解充電樁的實時狀況﹔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預測擁堵站點,運維團隊就能提前調度現場設備和人員。
國網湖南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充電運營中心主任 鄢笠:產生的數據量大概每天506萬條,我們就根據平台看板的分析,對高速服務區郴州歐陽海、株洲的醴陵、懷化的漵浦和衡陽常寧這4個服務區繁忙站點進行了擴建,以滿足今年春運的需求。
順著大數據給出的線索,我們來到了今年剛剛完成擴建的郴州歐陽海服務站點。就在不久前,歐陽海服務區完成了幾項大工程:3分鐘就能完成換電的換電站建設完畢,正式投入使用﹔充電槍也從原來的4個擴建到了20個。新的充電設施建好了,可許多車主並不知道新區域可以使用。怎麼把車輛高效地引導到新的充電區?
作為服務區裡的一線工作人員,譚倩的主要任務是“刷手機”,也就是借助手機裡的“雲眼”系統,第一時間對新建區域裡的充電空位進行引流。
國網郴州充電業務工作人員 譚倩:重點區域全都安裝了,遠程的監控系統,從遠程看到每一個站點的情況,包括我們也可以通過遠程實時語音,來解決現場客戶的需求,大大解放了我們的勞動力量,對我們來說肯定是科技改變生活。
譚倩說,以前春運高峰時,值班人員幾乎24小時要守在現場,盯著車位,現在有了智能系統,可以輕鬆完成車輛引導。譚倩的小日記本,也記錄著這些變化。
國網郴州充電業務工作人員 譚倩:去年寒潮對湖南的影響挺重的,然后當時我們的充電槍也是有小小凍住,有個用戶一直拔不出,兜裡面剛好有一個暖寶寶,我就把它給拿出來,然后給充電槍敷上去。但是現在我們也沒有這種擔心了,因為我們的樁都升級了。
過去一年裡,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實現新突破,高速路上的新能源車不斷增加,但在採訪過程中,記者感受到不斷增強的充電保障能力正讓這些新能源汽車越走越順暢。
去年日均1.15萬台充電設施建成投運
沿著繁忙的高速路,我們看到與去年春運相比,湖南省高速路的充電樁數量從1389台增加到1975台。而到2024年底,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累計建成充電樁3.5萬台,覆蓋率達98%。
開出服務區,越織越密的充電網絡也不斷向四面八方生長。2024年全年,包括充電樁、換電設備等在內的充電基礎設施增量達到422.2萬台,平均每一天就有約1.15萬台充電設施建成投運。春運大潮中,一個個忙碌的充電站如點點繁星,點亮每一次團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