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手術能拯救社恐?專治臉紅心跳!

2025年01月13日07:49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生活中有社牛就有社恐。有這麼一種社恐,年紀輕輕卻在與人交流過程中瞬間出現身體“失控”:雙頰驟然泛紅滾燙,額頭也滲出細密汗珠……生理上的窘迫欲蓋彌彰,感受到被眾人的目光緊緊鎖住,巨大的焦慮感讓人產生了社交回避。

注意!這已經超出了性格內向的范疇,很可能是一種源於心理與生理的雙重困擾——赤面恐懼症。

這種社恐

主打一個“臉紅心跳”

赤面恐懼症,醫學上名為“面部潮紅恐懼症”,指在公眾場合或特定社交情境下,面部乃至全身出現明顯潮紅,且由於患者過度聚焦自身反應,強烈的焦慮情緒隨之而生。這種焦慮如同惡性循環的漩渦,使患者陷入更深的社交逃避泥沼,加重其孤獨感與社交障礙。

赤面恐懼症的核心症狀是面部潮紅,伴隨有生理上的表現,如出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抖,甚至可能出現頭暈或惡心﹔心理上的表現如明顯的焦慮緊張、過低的自我評價、被他人注視或評價的恐懼、社交回避、反復回想尷尬場景等。

身心因素聯手

造成的“深度”臉紅

從生理角度上說,臉紅是人體正常的應激反應,多因頭面部交感神經興奮所致,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許多人於社交壓力下皆會如此。但當這一反應嚴重干擾日常生活、工作與社交時,便可能已踏入赤面恐懼症的范疇。

赤面恐懼症的發病機制涵蓋心理與生理兩大維度:

心理層面。患者對社交場合常懷有過度擔憂,或者受到過往不佳社交經歷的影響,過分關注和在意別人的評價,並在內心深處產生矛盾交鋒——一方固守著害羞、膽怯的性格,另一方瘋狂地強迫自己去改變。

生理層面。遺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體對社交焦慮的易感性﹔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部分患者的面部血管對情緒刺激更敏感,容易在緊張或焦慮時出現潮紅反應等。

多措並舉

緩解臉紅型社恐

生活方式重塑。掌握深呼吸、冥想等放鬆技巧,為緊繃的神經鬆綁,舒緩焦慮情緒﹔遠離咖啡、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飲食,這些可能加劇面部潮紅。

心理療法攻堅。認知行為療法:傾聽患者的心聲、給予鼓勵與理解,幫助緩解壓力、建立自信﹔改變患者對社交場合的負面認知,幫助其建立更積極的社交信念,減少對生理反應的過度關注。暴露療法:逐步讓患者接觸引發焦慮的社交場合,從低壓力到高壓力,幫助其適應並減少恐懼感。

藥物治療輔助。抗焦慮藥物:如選擇性選擇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減輕由神經傳導異常引起的焦慮,減少面部潮紅的頻率。β受體阻滯劑:減輕因焦慮引發的心跳加速和出汗症狀,但通常作為短期輔助治療。

需注意,所有藥物治療均需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謹慎進行,依據病情輕重精細調整劑量與療程,確保安全與療效並重。

手術治療突破。胸腔鏡下行胸交感神經切斷術是當下治療赤面恐懼症的微創利刃。通常在全麻狀態下,取患者腋下小切口,分離切段兩側胸交感神經。簡單打個比方,手術如同切斷了向臉部輸送“電流”的線路,“紅臉信號燈”便被熄滅。手術耗時短、創傷小、效果確切。

手術治療適用於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難以耐受藥物治療相關副作用或難以承擔長期治療的醫療花費的患者。手術效果術后即刻可見,患者可以極快地感到臉紅出汗改善,但部分患者可能承擔術后代償性出汗的風險——原來要在臉上出的汗,術后換到了后背、前胸和腿部等身體部位,而且這種代償性出汗有時還比較明顯。

文/周婷 朱偉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