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於光伏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達10萬平方公裡
青海摸清“沙戈荒”發電潛力
核心閱讀
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近年來,青海在加強“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光伏產業、推動光伏治沙,讓曾是不毛之地的戈壁荒灘成為光伏產業聚集的“金窩窩”。經過摸底,青海明確,可用於光伏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達10萬平方公裡。當地將推動相關工作提速提質,促進光伏發電和防沙治沙融合發展。
翻過青海省西寧市以西的日月山,便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折道向南,翻過南山山脈,共和盆地就出現在眼前。
冬日的共和盆地,大雪蓋不住黃褐色的草山底色,如今,又增添了一抹頗具“未來感”的色彩:光伏藍。高原的正午,陽光晃眼。這片位於塔拉灘上的藍色海洋,已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從空中俯瞰,鱗次櫛比的光伏板構成巨大的藍色拼圖,從數十裡外依然能看見來自光熱塔的耀眼光芒。
既擋風又涵土,荒灘成了綠草地
作為黃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區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塔拉灘的風沙治理一直是難題。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沙珠玉鄉為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白天剛種下去的苗,刮了一夜風,第二天就找不到了。”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青海省治沙試驗站高級工程師趙雪彬回憶,在西北風作用下,流沙向東南方向侵襲,沙珠玉鄉1.6萬畝耕地常年遭受風沙侵害。
數十年來,當地林草人在“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中,採取黏土沙障、草方格沙障、烏柳檸條齊上陣的辦法,大風吹倒繼續栽、一任接著一任干,構建出一道由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組成的綠色屏障。
行走在共和縣鐵蓋鄉的塔拉灘上,總能遠遠地被一束耀眼的光柱吸引,這就是熱熔鹽光熱塔。即便在白天,100多米高的塔頂耀眼的光芒依舊讓人驚嘆。在其下方,成片的巨型藍色光伏板正源源不斷向上輸送光能。
如今,這片曾是不毛之地的戈壁荒灘,成為光伏產業聚集的“金窩窩”。除了經濟效益,光伏給這裡帶來的生態效益也日益凸顯。
一組數據可以說明:建成光伏園區后,該區域的風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植被覆蓋度達80%。“光伏板的遮擋有效避免陽光直射,減少了土壤水分蒸發,加上光伏板定期清洗時的滲水,為草的生長提供條件。”海南州自然資源局局長何香龍多年在林草系統工作,他對這個數據很有信心:“治沙的根本是擋風、涵土,光伏板大面積鋪開后,可以起到擋風作用,板下原本寸草不生的荒灘就有條件變成草場。”
目前,海南州已在塔拉灘建成千萬千瓦級生態光伏發電項目。曾經荒漠面積達674平方公裡的塔拉灘,一舉“逆襲”成為“金山銀山”“綠水青山”。以此為基礎,2022年,國務院批復同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江河源區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打造“江河源生態保護與治理引領區”“高原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的樣板區”。
藍板下長青草,“光伏羊”能賣好價錢
“一開始看到這麼多光伏板的時候,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的連鎖反應。”何香龍坦言:“光伏產業不僅帶來了治沙的奇效,還讓原本草畜失衡的養殖業迎來了新的曙光。如果按照產草量70%可利用來算,年產草量達到11.8萬噸,可滿足近8萬隻羊採食。”
海南州的牛、羊肉在當地頗具名氣。但長期以來,草畜失衡一直是制約當地養殖產業發展的痛點。“沒有那麼多飼草可供羊吃,自然會影響養殖產業的發展。”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楊國柱說。
“‘光伏草’一直能吃到11月底,免費的!”鐵蓋鄉馬漢台村黨支部書記尕瑪仁青說,一般,到了冬季,大伙兒才會把“光伏羊”趕回村。“經過農牧局和鄉鎮協調,我們村分到了7400畝地的光伏草場。以往,我們佳興藏系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的900多隻羊每年光飼草就需要花費20多萬元,有了‘光伏草’,單2024年就省下13萬多元的飼養費用。”
但有了“光伏草”,也不能一擁而上。海南州就近科學規劃“光伏生態牧場”,在沙珠玉、恰卜恰、鐵蓋等5鄉鎮14個村與黃河水電、大唐、國能等10家光伏企業共建光伏生態牧場14個,養殖規模達1.3萬隻,還有在建光伏牧場17個。
“恰卜恰鎮有兩個村也納入了光伏生態牧場的范圍,這兩個村靠近龍羊峽,以前放牧需要去隔壁村‘借草’,容易引發草山糾紛。”恰卜恰鎮鎮長李毛揚忠說:“有了生態光伏牧場,群眾能就近放牧,對鞏固脫貧成果、穩固基層治理也能起到作用。”
鐵蓋鄉馬漢台村的光伏生態牧場,就位於國家能源集團青海海南州公司青豫二期100萬千瓦光伏光熱項目旁。2023年以來,當地在光伏電站旁,就近為馬漢台村建了4個羊圈,旁邊還有簡易板房,牧民可以就近休息、照看羊群。“今年羊肉價格下行,我們貼上了‘光伏羊’的標簽,每斤比當地其他羊多賣5元錢。”尕瑪仁青言語中頗感自豪。
2024年11月21日,青海通過打造“光伏羊”特色農畜產品品牌,組織開展高原天路飄香“光伏羊”進京暨牦牛下江南活動,向光伏國企、央企和北京、江蘇、天津、四川、河北、深圳等地輸送農畜產品300余噸,金額達1700多萬元。
摸清建設底數,持續治理“沙戈荒”
嘗到“光伏治沙”的甜頭,2024年底,青海省印發《光伏產業林草沙地利用區劃報告》,全面盤點沙漠、戈壁、荒漠資源家底,將可用於光伏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細分為鼓勵發展區、適宜建設區、符合發展區,指導促進各地光伏發電和防沙治沙融合發展。
“我們結合綠色能源相關發展規劃,組織專業技術團隊進行集中攻堅,詳細摸清林草沙資源分布實數,扣除了‘三區三線’、紅線及不適宜地塊,復核了空間規劃管控要求,著力解決清潔能源建設項目規劃布局不精准、選址落地不細致、前期工作滯后等問題,並開展建設項目生態適應性評估,確定了光伏產業適建區域。”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杜平貴說。
目前,青海全省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769萬千瓦,這個數字仍在增長。“兩方面的條件都已經具備,一方面是清潔能源產業協同落地比較給力,另外一方面是沙化土地面積很大,兩者‘一拍即合’。”杜平貴介紹,經過摸底,青海明確,可用於光伏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達10萬平方公裡。
光伏治沙、光伏養羊,一系列積極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正反哺青海的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從塔拉灘往東北方向100多公裡,在西寧市南川工業園區,一座座標准化的現代廠房林立,一片片藍色的光伏板整齊排列在標准化車間屋頂。在位於園區內的高景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彬正在指揮平台實時查看各項數值是否正常,他說:“我們產的單晶棒就地進入園區下游產業,省了不少運輸成本——100多公裡外的塔拉灘光伏基地就能用得上。”
目前,青海省西寧市已經形成“光伏一條街”,光伏“鏈條”入駐企業達26家。“我們精准對接行業龍頭企業,上門招商,相繼引進聚集了光伏制造及配套企業20多戶,形成了‘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切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配套應用’完整的硅材料光伏產業鏈。”西寧市委常委、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南海晏介紹。
數據顯示,青海省荒漠化、沙化土地5年間分別減少132萬畝、159.45萬畝。“需持續激發‘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的治沙作用。我們將推動光伏產業使用林草沙地審核審批工作提速提質,促進青海光伏發電和防沙治沙融合發展,持續蹚出一條‘光伏+生態+農牧業’的生態治理路徑。”杜平貴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3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