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體檢,@糖友們:別忘了這3項篩查
今年11月,頂級醫學雜志《柳葉刀》發布了一項重磅研究:截至2022年,中國大約有1.48億糖尿病患者。平均來說,10個人裡就有1位確診糖尿病。
那麼,一旦確診2型糖尿病,該注意些什麼呢?除了經常提到的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還要特別注意慢性並發症的篩查。
什麼是糖尿慢性並發症?
糖尿病並發症,可以理解為糖尿病帶來的麻煩——因為糖尿病的存在、發展,導致身體出現更進一步的損傷。按照發生速度,可以分為急性、慢性兩種。
前者,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糖代謝存在異常,進而干擾脂肪的利用,導致有毒物質在體內堆積。嚴重時,可以在幾日之內出現昏迷。
糖尿病並發症(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后者,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根據受影響的組織,又可以將慢性並發症大致分為兩種:血管性疾病,比如,心肌梗死、腦卒中、腎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系統疾病,比如,彌漫性神經病變、認知功能障礙。
為什麼需要篩查糖尿病慢性並發症?
說到這裡,有的讀者可能覺得,既然這些疾病都是糖尿病引起的麻煩,把血糖控制住不就沒事了嗎。為什麼還需要進行篩查呢?
好消息是,控制血糖確實可以減少糖尿病慢性並發症。英國展開過一項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對5000余名患者進行了長達10年的隨訪。結果顯示,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糖指標之一)每下降1%,心肌梗死的風險就減少14%,視網膜病變可以減少37%。
不幸的是,也有一些壞消息。
首先,現實中,能控制住血糖的人不多。國內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隻有30%~3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將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內。
其次,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機理非常復雜。傳統上,主要關注高血糖對身體的傷害。比如,前面提到的HbA1c,由血液裡的葡萄糖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而來。理想情況下,應該控制在7%以內﹔如果超過7%,說明血糖長期過高,大量紅細胞受到影響。紅細胞相當於人體的快遞員,一旦它們受到影響,血管、神經都可能出現病變。
糖化血紅蛋白(圖片來源:Polymorphism of aldose reductase gene and susceptibility for developing diabetic retinopathy amo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近年來,許多學者指出,高血糖不能解釋所有的並發症。比如,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血脂代謝紊亂。血脂異常,也會傷害身體組織。再比如,個體差異。面對疾病,各個組織會想辦法防御。而機體所能提供的保護性因素,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地方。於是就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同樣的血糖水平,有的人可能出現並發症,有的人則安然無恙。
最后,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發病率非常高、后果極其嚴重。
在發病率方面,國內的一項研究以心腦血管疾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7種並發症為目標,調查了6萬余名2型糖尿病患者。結果顯示,66.8%的患者存在某種慢性並發症﹔而每位患者,平均患有2種以上並發症。
在后果方面,心腦血管疾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影響視力,也是工作年齡人群最常見的失明原因。認知功能障礙既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又會對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至於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周圍神經病變,可以引起足部潰瘍,嚴重時必須截肢。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之外,最好盡快、定期進行慢性並發症篩查。
怎麼篩查糖尿病慢性並發症?
答案很簡單:定期進行體檢。
按照檢查方式,可以將並發症篩查分為兩類:一類是常規體檢包含的,比如,心腦血管、腎臟檢查﹔另一類是需要額外注意的。
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的額外體檢項目(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國內的專家建議,新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應該盡快進行眼底檢查,之后每年隨診一次,如果出現視網膜病變,便增加檢查的頻率。在確診5年后,注意進行外周神經系統檢查,此后至少每年接受一次篩查。對於65歲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上述檢查外,還應每年進行一次認知功能篩查。
2型糖尿病的防治分為三個層次:一級預防,改善生活方式,避免2型糖尿病的出現﹔二級預防,已經出現2型糖尿病了,積極控制血糖、及時篩查並發症﹔三級預防,並發症也有了,那就辦法治療和控制並發症。
這三個層次,就像糖尿病的三個救生圈。新近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經錯過了第一個救生圈。不過,也不必沮喪:隻要採用科學的辦法,就有可能避免並發症,延緩、減少甚至消除疾病對壽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作者:趙言昌 醫學碩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審核: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研究員、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