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分組審議科學技術普及法修訂草案二審稿

形成科普合力 加強互聯網科普信息監管

沈唯
2024年12月23日08:12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科學技術普及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以下簡稱“草案二審稿”)12月21日上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當天下午,大會對此進行了分組審議。

與會人員認為,草案二審稿就科普責任、科普活動、科普人員等作出全面規范,對進一步推動我國科普事業發展、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並建議用好新媒體科普手段,加強網絡平台科普信息監管。

進一步調動科普人員的積極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郝平認為,此次對科學技術普及法的修訂聚焦科普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增設專章促進科普活動,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完善體制機制,對於全面促進科學技術普及,筑牢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群眾基礎,具有重大意義。

他同時提出,要注重培育全社會重視科普、積極參與科普的合力,以及進一步發揮高校在科學技術普及中的重要作用。

草案二審稿明確,“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機構、高等學校應當支持和組織科學技術人員、教師開展科普活動”。

如何更好地調動兼職做科普的科研人員、教師的積極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唐華俊建議,在草案二審稿中增加一句“建立相應的績效考核等評價制度”,把大學、科研院所相關人員做科普的積極性更好地調動起來。

此外,草案二審稿規定,“科學技術人員和教師應當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積極參與和支持科普活動”。

“僅對科技人員和教師作出規定,不夠全面。”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肖開提·依明建議,將此款修改為科技工作者、教師、醫療衛生人員、媒體工作者等,應當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積極參與和支持科普活動。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鹿新弟則建議,在此款的“科學技術人員”后面增加“高技能人才”。“科學技術人員屬於工程技術人員,主要是在研發、理論方面有優勢和專長。高技能人才屬於技術工人,一般都有絕招、絕技、絕活。在科普過程中,不能忽視高技能人才的作用。”他說。

“科普工作中很重要的一個主體就是家庭,家庭的科普也是非常重要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鄧秀新建議增加一款,“家庭教育應當依據兒童成長的階段和個性特征,強化科學的引導與陪伴,融入科學知識與生活的實踐,激發探索與培養初步的一些科學認知和理性的思維。”

進一步規范網絡科普產品

隨著互聯網深入普及,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向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轉移。

“用好新媒體科普手段至關重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建武提出,網絡上科普產品良莠不齊,必須加強審查把關,“對於新媒體科普領域,規范還需更成體系,包括組織領導、目標規劃、內容產品、審核監管等,都要明確責任、明確標准,隻有全方位規范起來,才能發揮效能、做大做強。”

草案二審稿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戶傳播虛假錯誤信息的,應當立即採取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

分組審議中,這一規定引起廣泛關注。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方向建議,在此款中增加“並將處置情況向網絡輿情部門報備”的內容。

“現在新增的互聯網用戶群體,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老年人,這些群體往往相對缺乏對互聯網科普信息的認知辨別能力,更容易傳播虛假錯誤信息,這給網絡輿情管控帶來新的挑戰。”方向認為,在條文當中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向有關部門報備輿情處置情況,一方面有利於網絡輿情部門及時全面掌握相關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夠倒逼網絡服務提供者積極審慎處置有關法律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張道宏建議,將此款改為“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發布、傳輸的信息屬於虛假錯誤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並保存有關記錄,向科學技術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婁勤儉也提出,重視互聯網上的科技普及工作,科技普及權威機構、網絡平台要各負其責,做好監管、發布、審核等工作,及時發現、糾正、查處網絡平台傳播的偽科學信息,維護好科普工作的一潭清水。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