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次南極考察︱南極卸貨記
從南極越冬回來后,胡紅橋夢裡偶爾會出現一條小小的水溝。
鏡頭拉近,水溝放大,漸漸變成雪白冰原間一條彎彎曲曲的水道。一艘載著物資的小艇小心翼翼地穿行其間,時不時調整航向,躲避漂流而來的碎冰,繞開可能側翻的冰山。水路盡頭,就是南極。
“早期條件有限,考察站的部分物資需要通過小艇運送。”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副領隊胡紅橋回憶道。彼時沒有無人機遙感航拍,河道情況隻能靠肉眼分辨,慢慢探索。短短幾公裡的水路,有時要十幾個小時才能走完。
從夢中回到現實。如今站在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的駕駛台往下看,蒼茫冰原間雪地車來回穿梭,直升機呼嘯騰空,一箱箱物資不斷從船上快速運往中山站,卸貨作業如火如荼開展著。
雪地車將貨物運往中山站(12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
科考破冰船變身“擺渡船”
為啥要大費周章地把物資運到“世界盡頭”?
南極大陸面積廣袤,大部分區域天寒地凍、冰封雪裹。惡劣的自然條件無法為常年駐守其上、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們提供生存資源,幾乎所有后勤保障和科研物資都依賴外界輸送。
以中山站為例,即使是在南半球夏天、南極考察的“黃金季節”,南極大陸邊緣仍有層層堅硬海冰“守護”,科考船很難直接到達站區陸地附近。運送物資時,必須一路破冰,盡可能到接近中山站的位置,再通過雪地車或直升機“送貨上門”。
卸貨,也是一門技術活。
冰情年年不同,天氣說變就變,南極很多現場情況無法提前預知。於何時何處、以何種方式開展卸貨,有時需要臨場應變。
今年正是如此。“原計劃是破冰能力強的‘雪龍2’號為載貨能力強的‘雪龍’號引航,破冰到接近站區的預定位置后兩船開始卸貨。”“雪龍2”號船長肖志民說。“但由於冰情嚴重,我們短時間內無法將‘雪龍’號引航至預定卸貨點。”
為保障后續任務順利推進,考察隊迅速調整卸貨方案,首次將“雪龍2”號作為“擺渡船”,創新物資轉運方式。
“把‘雪龍’號上部分中山站急需物資,以及后續考察任務所需物資轉運上船后,‘雪龍2’號單獨破冰至預定卸貨點,再通過雪地車將船上物資運到中山站。”胡紅橋說,“雪龍”號上其余物資則直接由直升機吊挂運送上站。
直升機將“雪龍”號上的貨物運送至中山站(1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
南極,難極
“雪龍”號就在前方不遠處,但一道道凌亂堅硬的冰脊橫亙於前。
12月3日,先期到達預定卸貨點,完成倒箱作業、預留出裝載空間后,“雪龍2”號折返前往“雪龍”號停泊處,准備在匯合后開展兩船間的物資轉運工作。但沒開出多久,就遇上密集亂冰區。
“這片亂冰區大概有18公裡長,大多是冰山脫落下來的冰塊,密集度高,硬度大,最厚的大概有4米。”“雪龍2”號大副祝鵬濤手持望遠鏡,神色凝重。
除了堅冰,厚雪也是前行的阻礙。“船加速往前開,巨大的沖擊力撞到鬆軟的積雪上,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有力使不出。”“雪龍2”號二副屠佳說。
倒退,前進,倒退,前進……
駕駛員三班倒,操縱著船一次次進行沖撞式破冰,一點點往前拱。有時收效甚微,隻能通過儀表盤上跳動的緯度數字來判斷前進的距離。“最難的時候,航道內密布碎冰與積雪,船被卡住,很難動彈。”“雪龍2”號三副楊凱說。
功率調大,動力拉滿,嘗試全負荷倒退﹔把壓載水往船艉水艙調,盡量翹起船頭﹔使用消防水和冷卻水連續對兩舷冰縫沖水融冰﹔使用水下機器人探測船底冰情……船長和大副守在駕駛台指揮,駕駛員也一起出謀劃策。
“我們用無人機查看四周冰況,把水艙內的水溫調高,多措並舉,爭取盡快與‘雪龍’號匯合。”肖志民說。
極晝的陽光在舷窗外亮了一夜。
“冰碎了!”隨著一聲興奮的驚呼,大家精神為之一振。使出“十八般武藝”后,“雪龍2”號終於破出堅冰,繼續行駛。12月7日夜,“雪龍兄弟”再次會面。
南極,不再難及
“雪龍2”號水手長付耀奎右手拿著對講機,眼睛緊緊盯著吊車緩緩舉起的集裝箱。“往左來點,慢些,好,下。”在他簡短有力的口令指揮下,又一個寫著“中國南極考察隊”字樣的集裝箱穩穩當當地放到船上。
水手們准備將貨物卸到雪地車(12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
水手陳棟彬和魯亞雄敏捷地爬上箱頂,解開鋼絲吊繩,同時向操作吊機的水手豎起大拇指,示意已經拆卸完成。接著,吊臂移向另一側,繼續吊運下一個集裝箱。
緊張有序的轉運工作持續了整整一夜。“雪龍兄弟”匯合后,經過近11個小時奮戰,“雪龍2”號共從“雪龍”號上轉運17個集裝箱,約280噸物資。12月8日,“雪龍2”號單獨出發,破冰抵達預定卸貨點。順利把轉運的物資運送到中山站后,再度回到“雪龍”號附近。
卸貨中的考察隊員吸引了企鵝前來“圍觀”(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
任務完成,付耀奎總算鬆了口氣,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頂著嚴寒和風雪,連著兩個晚上在甲板高強度通宵作業,他的聲音已略帶沙啞。“在南極工作就是這樣充滿變數。但隻要堅定信心,沉穩應對,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12月10日船時21時許,在破出航道、協助“雪龍”號重新調整船位后,“雪龍2”號正式向“雪龍”號告別,奔赴下一程。雄渾的汽笛鳴響,船緩慢而堅定地往前行駛。船舷旁剔透的海冰被擠向兩側,船后則留下一條深黑色水道。
世界盡頭不會主動向我們走來,但我們可以向它走去。
如果沒有路,那就破出一條。南極再難,也終能抵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