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冬天吃甘蔗 警惕清甜背后的風險

2024年12月23日07:52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在秋冬季節,甘蔗以其獨特的甘甜成為了許多人的心頭好,口味清甜、新鮮多汁,吃起來非常爽口。甘蔗雖好吃,但食用不當也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近期,杭州的王女士因食用了看似完好的甘蔗后,卻出現了頭暈、嘔吐等症狀,經醫生診斷,原來是甘蔗霉變導致的中毒事件。王女士食用的甘蔗外表並無明顯異樣,但內部已悄然變質,產生了劇毒的3-硝基丙酸。新鮮的甘蔗有什麼營養作用?我們又如何分辨出變質甘蔗,避免購買到變質甘蔗呢?

甘蔗是藥食同源的食材具有清熱生津、解毒、潤燥等作用

新鮮的甘蔗是具有多種健康功效的,其價值不僅限於甜甜的口感,它還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材,具有清熱生津、潤燥和中、解毒的多重功效。因此,民間流傳著“一根甘蔗五服藥”的說法,形象地表達了甘蔗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能發揮出類似藥物的治療作用。

甘蔗性味甘寒,能清熱生津,對於因熱病而傷津、心煩口渴的人來說,甘蔗猶如一劑清涼的良藥。同時,甘蔗還具有潤燥和中的功效,對於肺燥咳嗽、胃熱嘔吐等症狀,甘蔗的潤燥之力能夠帶來顯著的緩解。此外,甘蔗中的某些成分還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夠輔助人體排出有害物質,維護身體的健康。

然而,“一根甘蔗五服藥”並非意味著甘蔗能直接替代五種藥物,而是強調其在某些方面的藥用價值。在享受甘蔗帶來的甜美與滋養時,我們應理性看待其藥用效果,不可盲目夸大。

霉變后即使加熱處理毒性依然存在

應急總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劉曉川介紹說,原來,甘蔗在霉變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名為3-硝基丙酸的劇毒物質,這種毒素在高溫下也難以被破壞。一旦甘蔗霉變,即使經過加熱處理,其毒性依然存在。

霉變的原理在於甘蔗含糖量高、水分充足,在收獲、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容易受到損傷,為霉菌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當甘蔗存放不當或時間過長時,就會發生霉變,產生包括甘蔗單胞菌、串珠鐮刀菌、節菱孢菌等在內的多種霉菌。這些霉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大量產生毒素,其中節菱孢霉菌產生的3-硝基丙酸毒素具有強烈的神經毒性,能夠損傷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

警惕紅心、帶酒味或酸味的甘蔗儲存時間不宜過長

再來教大家分辨一下如何知道自己發生了甘蔗中毒情況,甘蔗中毒的症狀通常分為初期、中期和晚期。初期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中期症狀則包括頭痛、頭暈、視力模糊、復視等神經系統症狀﹔晚期症狀可能包括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甚至危及生命。輕度中毒患者經過及時治療,一般預后良好。然而,重度中毒患者可能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並發症,甚至死亡。因此,在發現甘蔗中毒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以減少並發症的發生和提高治愈率。

為了避免買到不新鮮的甘蔗導致中毒,在購買、儲存甘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購買時仔細檢查:在購買甘蔗時,要仔細檢查甘蔗的外觀、質地和味道。新鮮甘蔗應色澤鮮亮,質地脆嫩,甜味濃郁。避免購買色澤灰暗、質地變軟、帶有酒味或酸味的霉變甘蔗。

儲存時注意條件:甘蔗應儲存在陰涼干燥處,避免潮濕和高溫環境。儲存時間不宜過長,最好盡快食用完畢。

避免食用紅心甘蔗:紅心甘蔗是霉變甘蔗的典型特征之一。如果發現甘蔗內部呈淡褐色或紅色,應立即丟棄,切勿食用。

糖尿病、脾胃虛寒等人群不宜食用甘蔗

基於甘蔗的質地和性質等特點,以下這些人群要盡量避免吃甘蔗——

糖尿病患者:甘蔗富含糖分,且主要為天然蔗糖,升糖指數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可能導致血糖急劇升高,加重病情。

脾胃虛寒者:甘蔗性味甘寒,脾胃虛寒者食用后可能加重脾胃虛寒症狀,如腹痛、腹瀉等。這是因為甘蔗的寒性會刺激脾胃,導致脾胃功能下降。

牙齒敏感者:甘蔗質地較硬,咀嚼過程中可能對牙齒造成損傷。牙齒敏感者食用甘蔗后可能出現牙痛、牙酸等症狀。

孕婦:孕婦在懷孕期間需要特別注意飲食安全。甘蔗雖然營養豐富,但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血糖升高、體重增加等問題。此外,甘蔗中的某些成分可能與孕婦體內的激素水平相互作用,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本組文/莫鵬(應急總醫院)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