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行走北疆大地,揭秘“一度電”的綠色轉型

2024年12月13日10:30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千萬IP創科普,共筑科技強國夢。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協科普部與人民網聯合策劃推出“見証科技之路”主題報道,聚焦國家科技戰略政策、重要科技獎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等,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採訪調研,推出一批生動鮮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為建設科技強國匯聚磅礡力量。

近年來,內蒙古大力培育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新質生產力,著力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和市場化消納新能源項目建設,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近日,記者走進這片遼闊大地,解鎖其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密碼”。

向“綠”——新型電力系統的智慧轉型

隨著我國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棄風棄光”問題日益凸顯,新能源電力系統的消納能力和調峰能力面臨巨大挑戰。近年來,內蒙古充分發揮其風光資源豐富、煤炭儲量大、電網發達的優勢,全力打造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推動現代能源經濟的發展。

為了實現“發電、輸電、配電、用電”四者的動態平衡,新型電力系統智慧靈活的“硬支撐”——“源網荷儲一體化”應運而生。內蒙古電力集團計劃發展部副部長於源解釋道:“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智慧靈活‘硬支撐’,源網荷儲一體化就是將發電的‘源’、輸電的‘網’、用電的‘荷’和存電的‘儲’看作一個團隊,通過一體化工程的實施,團隊成員之間的聯系更加智能,運行關系更加和諧,電力供應、傳輸、使用和存儲更加穩定、高效、經濟。”

“探”綠——綠電“站”力的成功突破

在呼和浩特市區東北方向約20公裡的地方,內蒙古首座抽水蓄能電站——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如一位依山傍水的“大力士”,蓄能發力於青山綠水間,承擔著調峰、填谷、調頻、調相、系統備用和黑啟動等“給力”的工作。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內蒙古電力集團供圖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內蒙古電力集團供圖

內蒙古電力集團呼和浩特抽水蓄能公司總經理楊海向記者介紹:“該電站的建設契合了國家生態優先、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在建設過程中,電站克服了9項技術難題,提煉了11項技術成果,特別是攻克了水庫的瀝青混凝土面板低溫凍斷低溫低於-43度的世界性難題。”

此外,電站成功研發了790兆帕(級)高壓鋼管的應用,結束了我國高水頭的水庫建設鋼管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為內蒙古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示范作用。”內蒙古電力集團儲能管理部部長王立新自豪地說。

“控”綠——100%綠力的創新實踐

既能“並網運行”也能“離網運行”——錨定國家“雙碳”目標要求,內蒙古構建出“源網荷儲”一體化區域型電網,並成功開展國內首例廣域純新能源電力系統,系統100%由新能源構建,為電網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升級提供了“100%純綠力”方案。

內蒙古於2022年起建設國內首個低短路容量、泛電壓等級、源荷雙向互動的“源網荷儲”微電網一體化示范項目。以構網型儲能代替火電、水電等常規電廠作為支撐電源,率先開展廣域純新能源電力系統黑啟動、長周期離網運行、離網狀態下故障穿越3項國際首創試驗,構建國際首個可以並/離網無縫切換及離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額濟納廣域純新能源電力系統。

“源網荷儲”微電網示范工程。內蒙古電力集團供圖

“源網荷儲”微電網示范工程。內蒙古電力集團供圖

內蒙古電力集團阿拉善供電公司生產技術部專工鄭日紅指出:“額濟納廣域純新能源電力系統的成功構建,有效打破了傳統電力系統對常規旋轉機組的依賴,為電網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和國家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開辟了全新發展路徑。”

“送”綠——北疆“風光”外送的新篇章

如今,內蒙古的“綠電快遞”正在通過“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將光伏、風能資源“打包”送出,實現新能源電力的“跨省外送”“跨國外送”。

內蒙古正在攻關千萬千瓦級風光基地的“純綠電”特高壓直流送出“卡脖子”問題,建設世界容量最大、結構最為復雜、百分百綠電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我國重大科技示范項目——“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特高壓多端直流輸電外送關鍵技術”項目,正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這片新能源的熱土中淬煉。

內蒙古電力集團科技創新部副部長高政南表示,項目將建設世界容量最大、結構最為復雜的內部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為國家大規模開發送出沙戈荒地區新能源打造樣板工程﹔攻克特高壓混合換流裝備技術,提出具有知識產權的特高壓混合直流輸電技術體系。

“該工程將開發阿拉善風光資源2000萬千瓦,為包頭、烏蘭察布兩個負荷中心地區,每年送入‘純綠電’約450億度,減排二氧化碳3700萬噸,大幅提升負荷中心的綠電消費比例。”內蒙古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系統技術研究所所長劉石川介紹道。

走進內蒙古“綠電”的故事,我們見証了這片北疆大地“綠色轉型”的沙場破局、“風光經濟”的戈壁崛起。如今,“綠色”已經成為內蒙古最寶貴的財富,“綠富同興”的“含金量”在內蒙古不斷上升。內蒙古,正以“綠色電力”的北疆之旅,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審核:王立新 內蒙古電力集團儲能管理部部長、正高級工程師、內蒙古電機工程學會理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陳夏琳、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