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新型產業工人隊伍不斷壯大
水手將完成下潛的“蛟龍號”回收至“深海一號”船甲板。新華社發
工作人員在江蘇蘇州光電技術研究院的封裝測試公共服務平台車間內檢測一塊激光雷達芯片。新華社發
快舟火箭科研人員在一起確認火箭艙段產品裝配情況。新華社發
40萬噸礦船“礦石天津”輪靠泊寧波舟山港鼠浪湖礦石中轉碼頭,工人們在拉纜繩。新華社發
編者按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骨干力量,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至關重要。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印發,對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出戰略性、全局性決策部署。提出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0名左右市級工匠,以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引領,帶動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
當前,各地培育壯大產業工人隊伍有何舉措?一線工人在創新創造路上有何感想?要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還需要打通哪些堵點?且聽各方聲音。
以匠心育匠人
講述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職工、“蛟龍號”首席裝配鉗工 顧秋亮
近年來,中國制造加快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轉型。從“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從“北斗”組網到“蛟龍”深潛,每一項大國重器、超級工程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大國工匠的堅守與傳承。
讓工匠精神的種子在新時代學生群體中生根發芽,讓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能量,是職業教育的目標所在。為引導廣大職教學生自覺成為工匠精神的繼承者、踐行者和傳承者,我應邀加入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精密制造學院“薪火宣講”先鋒講師團,為同學們講述“蛟龍號”零件裝配技術難點案例。
記得在一次宣講活動中,有同學問我“絲”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稱呼我為“顧兩絲”?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現場展示了鉗工實訓的基本技巧,讓同學們親身體驗相當於十分之一根頭發絲的“一絲”是什麼概念。接著,我告訴同學們,“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對密封性的精度要求達到“絲”級。在搖晃的海面上,靠著自己的判斷,用眼睛看、用手摸,即便是純手工打磨維修的“蛟龍號”潛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兩絲”以內,因此同事們親切地稱呼我為“顧兩絲”。正是堅持“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恪守“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我才能從技工學徒一步步成長為“免檢技工”,再到大家口中的“顧兩絲”。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我在與老師們的交流中了解到,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始終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發展,老師們把校企合作案例融入課程教學,學生們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實訓車間裡開展技能實踐,這讓我深刻感受到現代職業教育的務實與魅力。經常有青年學子在宣講結束后主動與我交流他們在日常實訓和技能競賽過程中的心得,我勉勵他們要心懷對黨和祖國的熱愛,沉下心來苦練基本功,踏踏實實走好技能成長成才之路。
最令我欣慰的是,我時常看到學生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時常聽到老師們的肯定和贊許。薪火賡續,匠心傳承,新時代的青年已主動接過時代的接力棒,而我也將不斷探索,努力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助力更多學子在智能制造的賽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
從農民工到新產業工人
講述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接師 賈志光
我曾經是一名農民工。20多年前,我在北京的工廠裡邊工作邊學習。中午休息時,我就去廢料堆裡找邊角料練習試焊。師傅看到了說:“你這個小伙子還可以,焊個結構件試試。”於是,我走上了焊接崗位。2013年,我入職楚天科技,向技能師傅學習,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焊接,每一個焊縫、每一種焊接方法都有不同的工藝。就拿制藥裝備的配液管道來說,它是輸送藥物的,對管道內部光潔度要求非常高,通過焊接將不鏽鋼管道連接起來,每一個連接處焊接成型后,要求每一個焊縫都是“光亮”的。焊接作業時,需要向不鏽鋼管道裡充氬氣,將管道中的空氣排出,保障管道內部的焊縫成型。要根據不同的位置調氣的流量,如果管道中空氣沒有排盡,管道內焊縫就是黑色的,就隻能切掉或報廢了。每個管道的焊縫都有我們的鋼印號,既保証了有據可查,又能提高焊工的責任心和職業素養。
盡管現在自動焊接已經普及,但在某些部位、某些方面仍需手工焊接。比如設備裡閥門多的地方,自動焊接機頭伸不進去,就隻能手工焊接,這就需要不斷積累經驗。我掌握方法以后不停練習,焊得越來越好。
2017年,我開始進行焊接工藝創新。印象比較深的是我主試制的箱體夾套焊接工藝改善項目,原來用手工電弧焊效率不高,易產生氣孔導致返修。后來改用氣體保護焊,產品質量上升了,焊接效率也提升了30%至40%。
現在除了技術攻關,帶徒弟也成為我的工作重心之一。2017年楚天科技青年技術骨干焊工特訓班成立,我擔任骨干培訓師,利用業余時間設計並主講了幾百課時的理論和實操培訓。特訓班結業學員焊接技能迅速提高,快速成長為企業焊接骨干,並多次在省市級焊接技能競賽中獲獎,這讓我開心極了。
未來,我會繼續依托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推薦、發現、培養更多焊接技能人才。
助力青年產業工人成長成才
講述人:深圳城市職業學院(深圳技師學院)校長 鄧元龍
不久前,我們學校舉行了2024年校友返校日活動,很多校友回學校暢談交流。今年回來的三位校友,令我印象深刻。
應用生物學院校友鄭志鋒在座談會上說,在校期間充分的俱樂部管理經驗和實驗室實踐經驗,讓他在一次面試的專業性考查和二次面試的公共性考查中脫穎而出,最終順利進入某知名生物技術公司。他的經歷,讓我想起學校與相關企業在2019年簽約建立的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校企共同搭建師資團隊,共同制定學生培養計劃,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共建實習、技能競賽、教科研、培訓基地等,通過“崗位+培養”模式,為產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鄭志峰向我坦言,他在校期間雖然學習掌握了實操能力,但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有所欠缺。因此,他經常利用工作之余增補相關理論知識。同時也向我建議,可以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設置,以更加貼合產業和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盡可能做到理論學習和實操訓練的相對平衡。我很感激校友們提出的每一條寶貴建議,這些建議都是我們未來改進的方向。
會上,中德智造學院校友陳恆說,正是因為在學校提早接觸到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程序設計和機器人相關知識技能,為他現在從事研發工作打下了基礎。目前他與上百名高學歷的工程師共事,技術毫不遜色。我很欣慰,從一名職業院校畢業生,到成長為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獨當一面的電氣工程師,他隻用了不到3年時間。
程晨是信息與通信學院的2024屆應屆畢業生,目前供職於深圳一家知名通信企業,擔任解決方案架構師,致力為企業客戶提供高效、創新的雲服務解決方案。“在學校,我加入了雲計算俱樂部,深入學習互聯網技術,獲得多個技能類証書。”他說。
鄭志峰、陳恆、程晨的成長經歷是我校助力青年產業工人成才的縮影,折射出新一代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成果。作為廣東省首批高水平技師學院,同時也是廣東省首家以技師學院為基礎設立的高職院校,深圳城市職業學院(深圳技師學院)正瞄准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數字化、國際化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在焊花飛濺中不斷創新
講述人:沈鼓集團總裝車間焊工高級技師、正高級工程師 張騰蛟
回望20多年的工作經歷,我親眼見証了車間的巨變。從月產兩三台壓縮機到如今月產四十台左右,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一線工人的技能要求越發嚴格。持續學習始終是我破解技術難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法寶。
作為一名一線焊接工人,平時在車間接觸最多的,就是壓縮機管路的焊接工作。記得在練習仰板手工電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形技術時,我嘗試採用直流反接斷弧操作法以避免氣孔缺陷,但粘焊條、電弧偏吹、背面凹陷等問題接踵而至。為了找到解決方案,我一次次到書店找資料,綜合多種技術的精髓,最終研究出獨特的焊接工藝,不僅使試件成形美觀,且射線探傷全部達到一級無缺陷。后來,我進一步完善總結這一方法,形成《仰板手工電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和《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藥芯焊絲單面焊雙面成型》兩項操作法,解決了多項生產瓶頸。
技能的提升,讓我有機會參與更多重點項目。2011年,我國第一台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在沈鼓試車成功。在此過程中,我成功解決了幾十項焊接機殼修復、不鏽鋼管路改造等技術難題。這也激勵著我立志成長為一名技藝精湛的工匠。
技能的精進離不開日復一日地鑽研與練習。在解決壓縮機關鍵部件密封件的焊接難題時,我面對的是厚度僅為頭發絲三倍,且材質鑄鋁雜質多、焊接性極差的密封牙尖。焊接這樣的部件,無異於在刀刃上繡花。經過上千次的反復實踐與實驗,我總結出了“鑄鋁密封牙尖焊接修復法”,打破國內外在密封焊接領域的先例,顯著降低了報廢率。該技術在我國第一台天然氣長輸管線壓縮機的生產中得到應用。
每次技能的精進和技術的創新都讓我深感喜悅與滿足。至今,我還依然保持著焊接管路X射線探傷一次合格無返修的紀錄。在單位“雙增雙節”活動中,我提出十多項技術革新和合理化建議,僅進、回油不鏽鋼管路改造工程一項,每年就能為企業節省至少300萬元。
我深知“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便建立了網絡交流平台,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業余時間,我義務為其他企業員工進行技術培訓。
未來,我將堅守工匠精神,不斷學習新知,勇於探索創新。期待與更多同行攜手共進,一起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一線工人的堅實力量。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劉夢、蘇雁、禹愛華、龍軍、嚴聖禾、劉勇、王魯婧 本報通訊員 王琪、肖玉泉、羅若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