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探訪探測器主體建成后的江門中微子實驗

2024年11月25日08:01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中華在探測器球體外表面赤道附近檢查安裝情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中華在探測器球體外表面赤道附近檢查安裝情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我國大科學裝置——江門中微子實驗的探測器主體日前建成。江門中微子實驗位於廣東江門開平市,將以測量中微子質量順序為首要科學目標,同時開展多項重大前沿交叉研究。記者日前探訪探測器主體建成后的江門中微子實驗。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員趙潔(左二)和意大利專家莫妮卡(右一)等討論探測器有機玻璃球的清洗進展。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員趙潔(左二)和意大利專家莫妮卡(右一)等討論探測器有機玻璃球的清洗進展。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拍攝的探測器。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拍攝的探測器。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從球底拍攝的探測器有機玻璃球。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從球底拍攝的探測器有機玻璃球。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一名工作人員在風淋系統裡等待進入池底。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一名工作人員在風淋系統裡等待進入池底。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3日從球頂拍攝的清洗中的探測器有機玻璃球。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3日從球頂拍攝的清洗中的探測器有機玻璃球。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工作人員在池底進出口處搭建設施。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工作人員在池底進出口處搭建設施。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工作人員用特衛強紙遮蓋水池周邊的牆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工作人員用特衛強紙遮蓋水池周邊的牆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工作人員用特衛強紙遮蓋水池周邊的牆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工作人員用特衛強紙遮蓋水池周邊的牆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3日,工作人員在實驗大廳布置電子學線纜。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3日,工作人員在實驗大廳布置電子學線纜。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門中微子實驗總工程師馬驍妍(右)和特聘青年研究員趙潔在探測器有機玻璃球球頂觀察清洗情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門中微子實驗總工程師馬驍妍(右)和特聘青年研究員趙潔在探測器有機玻璃球球頂觀察清洗情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工作人員用特衛強紙遮蓋水池周邊的牆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工作人員用特衛強紙遮蓋水池周邊的牆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從球底拍攝的探測器有機玻璃球。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2日從球底拍攝的探測器有機玻璃球。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3日,工作人員在探測器有機玻璃球球頂休息。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3日,工作人員在探測器有機玻璃球球頂休息。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3日在探測器有機玻璃球球頂拍攝的科研人員(從左至右分別是:秦中華、趙潔、馬驍妍、錢小輝、何苗、崔晨陽)。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3日在探測器有機玻璃球球頂拍攝的科研人員(從左至右分別是:秦中華、趙潔、馬驍妍、錢小輝、何苗、崔晨陽)。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