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放射檢查類立項指南出台

CT、磁共振、X光收費將執行新規

邱玥
2024年11月22日07:3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CT、磁共振、X光是群眾看病住院十分熟悉的檢查項目,“檢查多、檢查貴、檢查重復”也是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統一整合規范現行放射檢查項目,讓放射檢查項目立項更清楚、收費更明白,也將推動放射檢查價格趨於合理。

據介紹,放射檢查類立項指南統籌考慮不同項目在成像技術、部位難度、對比劑引入等維度的差異,分類整合,層層遞進設立項目。首先,按成像技術分為X線成像、計算機體層(CT)成像、磁共振成像、單光子/正電子顯像等類別﹔其次,在計算機體層(CT)成像、磁共振成像中根據是否引入對比劑、是否形成動態圖像等,設立平掃、增強、灌注成像等項目﹔最后,對於血管等檢查難度較高的部位單獨立項,在考慮項目兼容性的同時,體現特殊部位的特殊難度。

“需要說明的是,磁共振是利用磁場和電波來生成人體內部圖像的檢查技術,不具備放射性,但主要在醫院放射科開展,基於分類慣例,在放射檢查類項目中一並給予規范。”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放射檢查項目中,檢查設備差異是繞不開的話題。以CT平掃為例,隨著技術發展,CT設備排數已經從16排、64排逐步提高到128排、256排等。通俗來說,檢查設備排數越多,掃描結果也就“切得越薄”,呈現更加清晰的成像效果。與此同時,這也帶來了更高的設備價格和醫療機構更多的收費立項訴求,部分地區根據排數增多而疊加收費,造成了新一代設備檢查價格降不下去,老一代設備檢查價格“降了白降”。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減少價格項目與檢查設備綁定,立項指南堅持服務產出導向的基本原則,立項不再緊跟設備參數走,而是跟著檢查效果走,將關注點聚焦在檢查精度上,普通CT檢查不再按排數確定收費標准,而是對掃描層厚小於2毫米的“薄層掃描”設立加收項,在滿足臨床檢查收費需求的同時,根據服務產出體現設備迭代后在檢查精度方面的差異。

為支持人工智能輔助診斷進入臨床應用,又防止額外增加患者負擔,立項指南在放射檢查類主項目下統一安排“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的擴展項,醫院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輔助診斷的,執行與主項目相同的價格水平,但不與主項目重復收費。

近些年,隨著存儲手段進步,保存查閱檢查結果不再依賴實體膠片,通過檢查結果上傳“醫保雲”等方式,個人可以在手機端免費獲取,同行和醫保部門可以在雲端直接調取。立項指南將數字影像處理、上傳與雲存儲納入放射檢查的價格構成。此外,立項指南統一將實體膠片從項目價格構成中剝離,由患者按需選購,實體膠片實行零差價銷售,不捆綁收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