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更多科創“伯樂” 更多轉化成果

竇瀚洋
2024年11月20日07: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科技成果從研發到孵化轉化,再到實現產業化,有許多復雜的變數,並非都能事先精准預判。更好地發揮概念驗証的作用,要在加強規范化、專業化建設的同時健全職業倫理,以確保對科技成果作出客觀嚴謹的評判。

判斷一項科技成果有沒有市場前景,十分不易,不僅要有相應的技術背景,還要有敏銳的商業眼光。

找到這樣的“伯樂”,對於邁穩科技成果轉化第一步至關重要。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副研究員沈文鋒研制出一種能夠像人類鼻子一樣判斷汽車內飾件“異味”的新型嗅辨裝備,可輔助或替代目前主要由人完成的工序,檢測精度和效率均大幅提高。但因為資金等方面的難題,這項成果遲遲難以走向產業化。直到今年,這一成果進入寧波中科新材概念驗証中心項目庫,獲得了一筆概念驗証經費,用於工程化試驗和產品開發,加上有車企提供應用場景,終於叩開了產業化大門。

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裡”,是失敗率極高的階段。許多技術不夠成熟、商業可行性低的項目,在這一步就早早夭折。因此,這一階段也被稱為科技創新的“死亡峽谷”。

以前,要想穿越這一峽谷,隻能憑眼光或靠摸索。如今,有了更科學的機制,即概念驗証。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專業機構,從技術、市場、產業等維度,驗証科技成果的技術可行性並評估其市場價值。

從國內外實踐來看,概念驗証有助於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率。它不是簡單地作出可行性評估,還會在驗証過程中不斷推動優化,使其達到商用條件。有的概念驗証中心,甚至可以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務。

比如,成都高新區的高新蜂鳥智能硬件中試平台,為一款利用自然空氣來誘捕並殺滅蚊子的呼吸式捕蚊機,提供涵蓋產品設計、樣機制造、工藝優化、供應鏈優化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務,幫助企業一個季度就完成了初代產品批量交付。從產業化全過程來衡量可行性,提供生產、管理、營銷乃至金融服務等全方位支持,概念驗証無形中架起了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橋梁。

近年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在一些領域進入了“無人區”,從零起步的科技成果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下,一批概念驗証中心應運而生,有的依托高校院所建設,有的是由新型研發機構發起,還有的系龍頭企業垂直布局。北京、浙江、海南、陝西等地紛紛出台支持政策,推動這一新事物快速成長,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也要看到,科技成果從研發到孵化轉化,再到實現產業化,有許多復雜的變數,並非都能事先精准預判。更好地發揮概念驗証的作用,要在加強規范化、專業化建設的同時健全職業倫理,以確保對科技成果作出客觀嚴謹的評判。

一方面,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創新,對那些有足夠閃光點、缺點可以克服的科技成果,給予積極評價,並助其優化研發方向,提升轉化效率。另一方面,也應及時叫停缺乏競爭力的科技成果,降低試錯成本。當好科技成果的“過濾器”,更好促進優勝劣汰,概念驗証才能獲得更大的公信力,才能行穩致遠。

概念驗証一端連著創新,一端連著產業,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証、中試驗証平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學評估為基准,培育更多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伯樂”,定能讓創新創造的活力充分涌流,讓更多優秀智力成果落地生金。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20日 09 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