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科技賦能 生態更美 百姓安樂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沿線見聞

2024年11月19日07: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10年來,累計向北京市供水超106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緊缺形勢,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600萬人。圖為位於京冀交界處的北拒馬河暗渠工程。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供圖(新華社發)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10年來,累計向北京市供水超106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緊缺形勢,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600萬人。圖為位於京冀交界處的北拒馬河暗渠工程。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供圖(新華社發)

今年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統計顯示,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超760億立方米,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記者近日行走工程沿線,隨著蜿蜒北上的碧水,感受工程帶來的深刻改變。

銳意向新:創新助力調水更便捷

江蘇揚州,南水北調東線寶應泵站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第一個開工、第一個完工、第一個發揮工程效益的泵站。

在這裡,水利工程精細化高質量管理逐步推進,工程感知和數字孿生系統漸漸成形﹔用於調水的水泵部件逐步實現國產化升級,設備運轉精度提升,構成卻更加簡潔,易於保養維護。

這是向新篤行后的飛躍:寶應泵站值班人員由每班12人減至6人,人數雖然減少,但設備維護保養成效卻顯著提升,全站調水能耗大幅下降。

“‘遠程集控、少人值守’,這八個字能概括我們近年來的努力,也是我們后續創新的方向。”寶應泵站站長劉釗說。

創新,有一域之突破,更有全局之躍升。

首都北京,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總調度中心大屏幕數字躍動,沿線各分水口門的供水數據實時顯示。借助數字孿生南水北調中線1.0系統,調度人員可突破空間限制,進行實時水量調度,並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點點鼠標,調水‘前線’即可不依賴人力執行指令。”總調度中心副主任李景剛告訴記者,在應對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過程中,該系統使一線應急處置措施更為有效。

生態提色:工程扮靚大美黃淮海

離開山東濟南城區,車行東北方向一個多小時,記者來到東湖水庫。這裡承擔著南水北調東線分配給濟南、濱州、淄博等城市用水的調蓄任務。

站在庫邊遠眺,煙波浩渺、水鳥翔集。水庫管理處主任裴亮告訴記者,通過合理的水量調度和管理,水庫周圍的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成為各種水鳥理想的棲息地。通過“放魚養水”的舉措,藻類過度生長得以有效控制,水域生態活力顯著增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效益助力經濟業態新發展。

京杭大運河,古時貫穿中國南北的水利大動脈。她流經河北滄州,塑造出一座漕運重鎮。

而今,京杭大運河已成為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大運河水質改善,滄州著力恢復生態,開發出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園、滄州園博園等多個文化地標,串聯起文旅、研學等新業態,周邊農業產業加速發展,“大運河文化”的招牌越擦越亮。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向京杭大運河補水5.71億立方米,輸水沿線監測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准。

造福百姓:南水流入萬千百姓家

滄州泊頭市前八尺高村,濃縮著南水北調帶來的百姓用水巨變。

歷史上,滄州的地下水含氟量高、苦咸,喝久了牙會變黃變黑,骨質會疏鬆。更何況,華北平原本就是缺水地區。曾經為了從土井裡搶一缸不那麼渾濁的水,村民們四五點鐘就要起床,去晚了井就被舀干了。

2020年底,前八尺高村家家戶戶通上了南水北調中線水,水質指標與大城市持平。自來水替代了高氟水,子孫后代就此告別水中的苦咸滋味,生活越來越甜。

南水北調的顯著效益,正在進入受水區千家萬戶。

河南寶豐,南水釀出更香的小米醋,產業興旺、居民增收﹔受益於水質改善,天津的汽車玻璃廠供水量連上台階,產能充分釋放……據統計,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直接受益人口達1.85億人,推動了受水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湖北保康,南水北調中線后續引江補漢工程建設正酣。工程將聯通三峽水庫和丹江口水庫,進一步打通長江向北方輸水通道,形成更發達的水網格局。

水利部規劃計劃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

(據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記者魏弘毅)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