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航天員故事

2024年10月30日07: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指令長蔡旭哲——

重返空間站間隔最短

僅僅過了22個月,首次作為指令長的蔡旭哲,將帶領神舟十九號乘組飛向太空,他也成為我國目前間隔時間最短重返空間站的航天員。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駕乘飛船順利進入天和核心艙,在軌駐留6個月。

帶著早日返回太空的信念,蔡旭哲在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半年后,就投入正常任務訓練。由於表現優異,蔡旭哲被選入神舟十九號乘組並擔任指令長。第一次飛天,他准備了12年﹔第二次飛天,隻間隔了22個月。正因10多年潛心磨礪、積蓄力量,他才能厚積薄發,如願重返太空。

本次任務,神舟十九號乘組要進行多次出艙活動以及超過半數以上的新實驗、新項目。以指令長的新角色面對新的任務,蔡旭哲不僅要磨礪好任務所需技能,還要照顧好兩位新隊友,確保圓滿完成任務。

“學習不能放過一絲疑問,訓練不能有一絲懈怠,操作不能有一絲疏忽,遇到困難不能有一絲退縮。”每次訓練完,蔡旭哲都會帶著隊友們總結經驗,“我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新時代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再立新功!”

問:不到兩年時間重返太空,此時此刻心情和感受如何?

蔡旭哲:入選新的乘組,擔任新的角色,面臨新的任務、新的挑戰,我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如今,我們乘組的思想、技術、身體、心理都做了充分准備,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圓滿完成此次任務。

問:作為指令長,您帶領2名年輕的90后航天員再次回到空間站,您如何評價這個乘組,有何期待?

蔡旭哲:我的兩名隊友都是90后。我們雖然年齡有差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為國出征、為國爭光,一起奮斗、一起奔跑。我們在一起備戰訓練已有一年多了,團結一心。在訓練中,我的兩位隊友勇敢、自信、陽光、樂觀,有很強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和他們在一起,我也受益頗多、信心倍增。

航天員宋令東——

跑好飛天接力棒

在電視上看到神舟五號成功發射的場景時,宋令東隻有13歲,他對飛天心生向往。入伍后,他成為一名戰斗機飛行員,翱翔藍天之上,他不禁又想:我能飛得更高一些嗎?

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選拔的消息,再次點燃了宋令東的飛天夢,他毫不猶豫報了名,並於2020年9月正式加入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隊伍。

入隊時,宋令東的成績突出。然而,第一次任務選拔,他卻榜上無名。“從天空到太空,一字之差,自己究竟差在哪一步?”那時,宋令東感到很失落。

於是,宋令東復盤反思入隊以來的學習訓練情況,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訓練節奏,持續磨煉心性。操作時,他不再隻追求速度,而是注重穩中求進,各項訓練成績也穩步提升。2023年,經全面考評,宋令東入選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經過一年多的共同訓練,他的操作能力得到隊友們的一致認可。

“能夠為國出征,我深感榮幸,我將不辱使命,不負重托,跑好飛天接力棒,展示好我們90后的形象,將祖國的榮耀寫在太空。”宋令東說。

問:作為一名90后航天員,有什麼體會與我們分享?

宋令東:作為一名90后航天員,能夠有幸為國出征,執行神舟十九號飛行任務,我深感榮幸與自豪。我也深知,這一切得益於祖國的強大,得益於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更得益於這個偉大的新時代。

問:為順利完成任務做了哪些准備?

宋令東:我們在指令長的帶領下,扎實准備,加壓奮進,把每一次的訓練都當成實戰,時刻牢記“天上怎麼干,地面怎麼練”。這次任務中出艙活動和新開展的科學實驗比較多。對於出艙任務,我們乘組多次進行模擬出艙訓練﹔對於科學實驗,我們和科研人員反復溝通交流,共同完善設計,進一步提高實驗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航天員王浩澤——

從托舉飛天到自己飛天

成為航天員前,王浩澤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從事火箭發動機預研工作。通過層層嚴格選拔,她成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

“一定要對得起‘航天員’這3個字,要盡最大努力,為集體增光添彩。”王浩澤說。作為第三批航天員隊伍裡唯一一名女航天員,在學習和訓練中,她巾幗不讓須眉,是大家公認的“拼命三娘”。

出艙程序訓練中,航天員需要穿上100多公斤重的艙外航天服,模擬出艙過閘段動作。由於服裝內加了0.4個大氣壓,王浩澤行動比較費力。同時,由於頭盔內頭部活動受限,視野狹窄,王浩澤隻能借助腕部反光鏡來擴大視線范圍。在這種情況下,要將一個軟管束的接頭插入腰際直徑僅約1厘米的兩個插孔,絕非易事。為熟練操作,王浩澤主動找教員一遍遍加練,逐漸掌握了要領,后來,她能一氣呵成完成動作。

王浩澤說,成為一名航天員,自己是幸運的,能夠為國出征,將個人價值和祖國需要相結合,自己更是幸福的。她對神舟十九號太空之旅充滿信心和期待:“我將全心全意、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和隊友們一起,精准工作,快樂生活。”

問:您之前從事火箭發動機相關工作,成為一名航天員后,有什麼樣的感受?

王浩澤:從造火箭到坐火箭,從托舉飛天到自己飛天,我要深深地感謝所有的航天科技工作者。載人航天三十余載,每一次重大的技術突破,每一項復雜的工程實現,每一組精妙的科學實驗,都凝聚著所有航天人的智慧、執著和奉獻。作為航天員,我們也是千千萬萬航天人的“手”和“眼”,和他們一起,去探索太空的奧秘。

問:在這次任務中,您主要承擔了哪些工作?

王浩澤:我主要負責空間試實驗項目、物資管理和站務管理工作。同時,很多重大的項目都將由我們乘組3人共同完成。我相信我們乘組一定會順利圓滿完成任務。

(本報記者喻思南、劉詩瑤整理,佔康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30日 07 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吳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